2018高二生物精品课件:第4章种群和群落新人教必修3.ppt

2018高二生物精品课件:第4章种群和群落新人教必修3.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高二生物精品课件:第4章种群和群落新人教必修3

研讨一、种群、群落、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比较 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比较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⑴、自然条件下,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⑵、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⑶、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⑷、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也常成为引发群落演替的重要条件。 ⑸、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 例如: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过度砍伐、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也可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湖还田 * 高考要求 A 种群的特征 B 种群的数量变动 A 群落的结构特征 B 群落的演替 等级要求 内容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物种——能够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实例分析: 一个山坡上所有的马尾松 一个山坡上所有的松树 地球上所有的马尾松 一个山坡上所有的生物 一个山坡上所有的生物及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 一个群落 多个种群 一个物种 一个种群 一个生态系统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研讨二:种群的特征 数量特征 空间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迁入率和迁出率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位置或布局 种群的特征 遗传特征 实例:水稻的均匀分布,杂草的随机分布 蚜虫的集群分布 种群在     或     中的个体数量。 不同生物种群的种群密度   ; 同一种群在不同时期的种群密度   ;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   。 种群密度 1.定义: 2,特点: 3.调查方法: 单位面积  单位空间 不同 不同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不同 样方法 密度 3 株数(株) 5 4 2 1 样方(1m2) 7 7 7 5 9 7 (一般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 注意事项: ①样方的大小要适宜 ②样方的选取要随机 ③取多个样方求平均值 ④每个样方在计数时,对压在边缘上的个体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⑤动物的虫卵、蚯蚓、跳蝻及蚜虫等也可使用样方法 株/m2 标记重捕法(一般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 范围大的动物) 种群数量∶首次捕获数=二次捕获数∶二次捕获被标志数 注意事项: 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的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 ③标志物不能影响被标记个体的正常生活 ④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首次捕获数量 X 二次捕获数量 二次捕获时被标志数 种群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讨论:从种群的特征及生态 因素等方面思考影响种群密 度的因素有哪些? 种群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出率 迁入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内因 生存空间 气候条件 食物 传染病 人类 活动 天敌 外因 研讨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增长速率=(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 可用曲线的斜率表示 举例 K值 种群增长 速率 条件 S型曲线 J型曲线 项目 理想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 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 先增大后减小 无K值 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①实验室条件下 ②当一个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 一般自然状态下 逐渐增大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 常绿针叶林 研讨问题四:群落的研究 指标: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捕食、寄生、竞争、互利共生 常绿阔叶林 牛与羊; 农作物与杂草 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 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当,如图b。 竞  争 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细菌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 寄生 羊与草; 狼与兔; 青蛙与昆虫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 捕  食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同生共死” 互利 共生 举例 特点 数量坐标图 关系 1、垂直结构: ㈢、群落的空间结构 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这种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