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设计普通车床c进行机电一体化改造设计.doc

论文设计普通车床c进行机电一体化改造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设计普通车床c进行机电一体化改造设计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加工工厂,产品畅销世界各国。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整体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产品的质量,美观以及价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但是制造业相对比较落后。机械设备落后陈旧,自动化程度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制造加工业整体竞争水平。我国目前拥有大量超期服役和技术陈旧的机床急待更新的情况下,对机床进行机电一体化改造已迫在眉睫。机电一体化改造是一条节约资金、快速有效的途径。 本文对普通车床C6132进行机电一体化改造。包括对机床关键部件参数的计算、对机床结构的设计、对机床改造方案优化选择、选择合适的机床伺服系统、导轨以及刀架的改造。改造后的车床提高了原机床的使用价值,降低了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关键词:普通车床,改造,步进电机。 第一章 绪论 1.1 数控机床的历史和现状 采用数字控制技术进行机械加工的思想,最早是40年代初提出的。当时,美国北密执安的一个小型飞机承包商派尔逊斯公司在制造飞机框架和直升飞机的机翼叶片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叶片轮廓的加工路径进行了数据处理,并考虑了刀具半径对加工路径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10.03 81mm,这在当时水平是相当高的。 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地研制出一台3坐标联动的试验型数控铣床,这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当时的电子元件是电子管。 1959年,开始采用晶体管元件和印制线路板,出现了带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 从1960年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比如德国、日本等也陆续开发生产出了数控机床。 1965年,数控装置开始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使数控装置的体积减小,功耗降低,可靠性提高.但仍然是硬件逻辑数控系统。 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连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最初的柔性制造单元。 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机床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数控机床。这是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数控机床。 1974年,微处理器直接用于数控系统,促进了数控机床的普及应用和数控技术的发展。 8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了以加工中心为主体,再配上工件自动装卸和监控检测装置的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被认为是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必经阶段和基础。 我国从1958年开始研究数控技术,直到60年代中期处于研制、开发阶段。1965年,国内开始研制晶体管数控系统。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研制成功X53K-1G数控铣床、CJK-18数控系统和数控非圆齿轮插齿机。从70年代开始,数控技术在车、铣、钻、锉、磨、齿轮加工、电加工等领域全面展开,数控加工中心在上海、北京研制成功。但由于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制造工艺水平低,致使数控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未能广泛推广。这一时期,数控线切割机床由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在模具加工中得到了推广。80年代我国先后从日本、美国等国家引进了部分数控装置和伺服系统技术,并于1981年在我国开始批量生产。在此期间,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开发出了一些高档的数控系统,如多轴联动数控系统、分辨率为0.02um的高精度数控系统、数字仿形系统、为柔性单元配套的数控系统等。为了适应机械工业生产不同层次的需要,我国开发出了多种经济型数控系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中、低档数控机床为主的产业体系,90年代主要发展高档数控机床。 1.2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兴起和不断成熟,对数控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高速切削、超精密加工等技术的应用,对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伺服系统、主轴驱动、机床及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性能指标。随着FMS的迅速发展和CMS的不断成熟,又将对数控机床的可靠性、通讯功能、人工智能和自适应控制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系统性能日益完善,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当今数控机床正在不断采用必威体育精装版技术成就,朝着高速度化、高精度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系统化与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 1.2.1 高速度、高精度化 速度和精度是数控机床的两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加工效率和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在超高速切削、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实施中,它对机床各坐标轴位移速度和定位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这两项技术指标又是互相制约的,也就是说要求位移速度越高,定位精度就越难提高。现代数控机床配备了高性能的数控系统及伺服系统,分辨率可达到lum,0.lum, 0.0lum。为实现更高速度、更高精度的指标,自前主要在下述几方面采取措施和进行研究。 (1)8位CPU过渡到16位和32位CPU,并向64位CPU发展,频率已由原来的5MHz提高到16MHz, 20MHz和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