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ppt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5课 * 知识分子 八股取士 群臣 人民 厂卫特务机构 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农业、手工业、商业 地方 明朝经济的发展 复习回顾 废行中书省 按察司 布政局 指挥使司 明朝的对外关系 高村乡中学 泰国 三宝公寺 印尼 三宝庙 云南 郑和公园 纪念郑和的邮票 一、郑和下西洋 和平交往篇 郑和: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 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1431年明宣宗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西洋 文莱 1、目的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1、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2、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3、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时间 次数 规模 人数 到达范围 1405~1433年 先后7次 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每次出海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2、概况 郑和远航范围 (1405-1433) 文莱 印 度 洋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和平的使者” 印度官员陪同郑和乘象游览、群众载歌载舞 非洲人民热烈 欢迎东方的使者 返航时,许多国王、使臣搭乘郑和的船只,前来中国访问。 据统计,先后30多年间,共有400多批外国使团来华。 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发现美洲 和平的使者 贸易的伙伴 殖民者 掠夺者 思考与分享 3、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三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 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明朝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明成祖的大力支持 造船技术的提高 指南针的运用 地理知识的进步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明成祖鼓励对外交往; 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 用、航海技术的掌握; 客观 主观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原 因 151.8米 24.5米 郑和宝船 哥伦布旗舰 二、戚继光抗倭 暴力冲突篇 戚继光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创造了“鸳鸯阵”战斗力大为增强。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相关史事 抗倭形势图 台州大捷 戚继光抗倭 原因 经过 结果 评价 倭寇走私、抢劫,损害百姓生命财产 台州九战九捷,消灭浙江、福建、广东 等地倭寇 倭患基本解除,抗倭斗争取得胜利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 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根据材料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与分享 为什么戚继光抗倭能取得成功? (1)正义之举,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3)戚继光的军事指挥才能。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暴力冲突 友好交往 戚继光抗倭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知识整合 课后习题 1、自1405年到1433年间,一支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七次英雄式的远航,远及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