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合作背后的中俄关系模式探析.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然气合作背后的中俄关系模式探析

中国外交战略 天然气合作背后的中俄关系 ∗ 模式探析 张梦秋 王 栋 【内容提要】 尽管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领域具有较强互补性,但两国天然气 合作谈判并不顺利。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地缘政治两方面分析导致这一现象 的原因,考察中俄谈判立场与行为的变化,进而得出有关中俄关系模式的初步 结论:第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基础,但这一共同利益的 构建是个动态过程;第二,地缘政治因素对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有促进作用, 也有抑制作用;第三,国家—市场关系共同塑造了前述两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方 式:中俄天然气合作谈判既要满足经济社会效益追求,也要符合国家地缘政治 利益。由此可得出两点启示:一是中国应对当前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有清醒认知, 并有必要心理和政策准备;二是在对外能源合作中,中国要重视自身的能力建 设,争取更大话语权,并寻求和巩固同合作方的共同利益、加强互信。 【关键词 】 中俄关系 天然气 经济社会发展 地缘政治 【作者简介】 张梦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栋,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D822.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568-(2016)06-0055-19 【DOI 编号】 10.13851/ki.gjzw.201606004 ∗ 感谢《国际展望》匿名评审专家及编辑部的宝贵建议,文中错漏由笔者负责。 55 天然气合作背后的中俄关系模式探析 2014 年5 月21 日,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 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与俄罗斯天 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 )(以下简称“俄气公司”)签署了为期30 年的《中 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总金额高达4 000 亿美元。协议规定,俄罗斯将从 2018 年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 达到每年380 亿立方米,共输气30 年。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的签署推动了 西线谈判的进程。2014 年11 月10 日,中俄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通过中俄 西线管道自俄罗斯联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供应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备忘录》; 中石油与俄气公司签订了《关于经中俄西线自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 架协议》,规定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年供气规模将为300 亿立方米,累计供 气30 年。这一协议的签署意味着最终的商业合同也指日可待。 中俄天然气合作协议的达成几经波折。从20 世纪90 年代中俄就天然气 合作达成初步意向算起,到东西线合作备忘录的签订,历时近 20 年。在这 一漫长进程中,中俄两国都经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波动,也经历了国际能源 市场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变迁。从常理来说,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似乎是顺理 成章的事:中俄两国在能源的消费与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又都 非常重视能源进口/ 出口渠道的多元化,加上两国地理位置相邻,因此中俄 理应在能源合作上有很强的共同利益。然而实际谈判进程却表明,中俄合作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什么中俄天然气历经约 20 年的艰苦谈判才最终达 成?是什么因素阻碍或推动了最终合作协议的达成?本文认为,可以利用国 家(政府)—市场(企业)的分析框架,从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地缘政治 因素两个角度理解中俄天然气合作。这两个因素的互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 俄天然气合作谈判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和具体进展。 一、“貌合神离” 由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希望以能源合作扭转国内经济下滑态势,中俄 能源合作构想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正式提出。这一时期的合作有相当一部分 5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