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那些留守农村人们.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注那些留守农村人们

关注那些留守农村的人们2300万留守儿童,4700万留守妇女,1800万留守老人———将近一亿人构成了中国农村的异样景色。虽然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留守儿童的了解更多出于感性,其实还不够全面,而同样庞大的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则基本处于公众的视野之外。最近,《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系列》给出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翔实数据,也让我们看清了这个庞大人群无助的生活状态。看看他们:留守在土地的妇女、儿童和老人残破的家,苦苦地守望,是留守人口的写照。□书评人史远泽2008年正在离我们而去,作为今年最重要的主题,改革三十年的追忆与顾盼,也将在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年画上最浓墨重彩的句号。以一种粗线条的方式,30年的伟大成就可以如此概括:国家从动荡不安转向大国崛起,民众从食不果腹到丰衣足食,思想文化界从单调向多元趋进。但如果换一个层面来思索过去三十年,那么在这个巨大变化过程之中,最需要表彰,也最有理由表彰的,其实是为改革做出卓越贡献,却终究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人群———1.2亿农民工。这个占据国民人口十分之一强的群体,从中西部内陆省份流动到东部与东南部沿海省份,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绝无仅有的低价劳动力。而与此同时,他们把孩子、妻子和父母,留在了家乡的土地上。“留守”,两个几年前人们还很陌生的字,正在构成当下社会的主题词之一。最近出版的三大卷《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系列》告诉我们,中国有4700万留守妇女、2300万留守儿童、1800万留守老人。艰难的生计和不完整的家庭生活,这将近一亿人的日常生活,我们无法想像。留守,生活之痛“留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先看数字吧。以“留守儿童”为例,《别样童年》中的抽样调查显示,90.0%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24.6%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58.7%的留守儿童表示“不很了解”父母;65%的留守儿童不愿和带养人沟通;30%的留守儿童直言恨自己的父母。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儿童产生最大的则是心理影响,留守儿童中27.4%的人有焦虑心理;27.6%的人有抑郁心理;24.5%的人有恐惧心理;22.7%的人有易怒心理;而57.6%的人有过失行为;35.2%的人有说谎行为;7.4%的人有偷窃行为;30.6%的人有攻击行为;41.3%的人有破坏行为。社会上已经有人把“留守儿童”看作“问题儿童”,而事实上,这一切只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与冰冷的数字不同,《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系列》还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故事,或者说案例。我们从中可以读到,留守老人无告的呼喊,“我天天需要帮,谁能帮我?”;留守儿童在调查人员的镜头前泣不成声;而留守妇女,她们渴望丈夫的温暖,却只能得到暖水袋。黄集伟先生在“语词笔记”里面说,4700万留守妇女都是“体制性寡妇”,一年、甚至几年不能和丈夫见面,已经把她们的生活割裂得支离破碎。留守,社会之痛数字还有很多,比如将近10%的留守妇女说她们从来没有闲暇时间,比如80.6%的留守老人仍然在从事农业生产,获得过国家/村委会提供的物品或现金支持的留守老人比例仅为7.5%……所有这些数字,构成的不仅仅是每一个留在农村的孩子、妻子或者老人的日常生活,还有我们这个社会的巨大伤口。仍然以“留守儿童”为例吧,如果以1992年开始为第一代父母外出务工,那么直到今年,这一代人的子女已经16岁,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可能不再继续就学而是直接走向社会,重复父母一代打工生涯。对于他们来说,再过十年,依然要面临父母一辈人的尴尬局面,他们的子女依旧将是“留守儿童”。问题,将依然是问题。在打工皇帝广受膜拜之时,真正的打工者其实被忽视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无缘高等教育,无缘良好的职业培训,无缘企业的管理阶层,无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前程,也无力为家中的“留守老人”尽起码的孝道。于是,“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则成为打工人群不稳定的根源之一。打工和留守,一个问题的两面,正给社会带来缕缕伤痕。留守,如何直面其实,我不太愿意建议读者去读这套《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系列》,它太学术,把残酷的生活现实变成冷冰冰的数字,也让我们和“留守人群”有了一重无法言说的距离感。但是就像这个项目的主持者们所希望的那样,我想这项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呈现中国广袤农村的生存现实,更是为了给当下的决策层提供扎扎实实的参考。从这个角度看,这三本厚厚的大书,虽然罕见地没有提出任何对策、任何建言,但其中提供地事实和数字,已经足以让整个社会意识到,“留守人口”,是一件大事。要解决这件大事,农民工无能为力,单一的、以社会上的自发救助为主的解决路径,同样也显得力不从心。从最近一段时间的舆论来看,诸如《伤村》、《留守之痛》等报告文学作品的出版,让人们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有了一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