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医的资料8传染性肝炎中医治疗.docVIP

1959年中医的资料8传染性肝炎中医治疗.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59年中医的资料8传染性肝炎中医治疗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传染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苏州市中医院?   祖国医学对黄疸病之记述,除金匮黄疸病篇分五疸症治以外其它散见于内经、伤寒、温病各条,历代虽有著述,终不越此规范。故中医所论之黄疸,仅包括传染性肝炎之一环,而传染性肝炎之黄疸症期,亦仅祖国医学中论黄疸病篇之一部份症候而已。   兹就临床经验所得,搜集传染性肝炎之各期病例数则通过辨证论治之实验体会,分述于下,以供探讨。    一、传染性肝炎在祖国医学中的认识   传染性肝炎在早期未出现黄疸症状时,开始有形寒发热、精神萎靡、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症象,从辨证方面来认识,根据祖国医学的论症,是属于六淫外感,风寒暑湿所袭,由表入里,郁而不解,蕴蒸中焦,不得发越,如盦酱然,乃发为黄疸,故伤寒论有“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又曰“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疸。”温病邪传中焦,亦有发为黄疸之征,素问玉机真藏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举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而去之。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金匮黄疸病脉证篇曰:“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又曰:“病 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相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更有疫病热黄者,凡时行感冒,伏暑未解,皆能患之。从以上论据,黄疸症除金匮所分“酒疸、谷疸、黄汗、女劳疸,黑疸”五种外。时邪外感,初病在表不解,继而热郁内传中焦,发为黄疸者,正如传染性肝炎症,初发病时形同感冒,继而发为黄疸,故于黄疸症未出现时,早期诊断颇难认识,姑将临床体会,容为述之,敢贡愚者一得之见,以备参考。    二、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根据素问、金匮、伤寒、温病之论证,如曰:“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举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又曰:“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更如“凡时行感冒,伏暑未解,皆能患之。”根据以上论述,在临床上可以体会到,凡形似感冒,恶寒发热,手太阴肺经症状不甚者,或因于暑,或伤于湿,虽有发热,汗出不彻,但头汗出,齐颈而还,心中烦闷,口燥渴而不欲饮,四肢怠情嗜卧,胸胁心下时有作痛,舌苔厚腻,或白或淡黄,口淡无味,不思纳食,甚则漾漾欲泛,小溲常短少而色深,大便或秘结,或澼澼溏泄而后重,脉濡缓不扬,少见洪大滑数,是皆风寒暑湿之伤人,袭于表而郁于里之见证,若治不及时,热郁转增,每多发黄,若先其时治之以芳香醒脾,苦燥化湿,每多症状涣散,不发黄疸。治之之法,大抵以藿香正气散、川芎茶调散、平胃、五苓等方,芳香辛散,以解在表之邪,温燥化湿,淡渗利水,行气和中,以散郁遏结滞之浊邪,湿热之邪得解,就不致发黄了。是故“素问”有“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由此可见,古人对传染性肝炎之早期诊断和治疗之认识,在临床上是有卓越的经验的。    三、黄疸期之辨证和治疗方法   在经过数天形寒发热、头痛胸闷表证现象后,觉得精神极度萎软,身体疲乏,四肢无力,食欲减退,同时开始出现黄疸,皮肤呈现黄色,胸胁部痞闷不舒,大便不正常,小溲常短少色深,舌苔常厚腻,口淡无味,渴不思饮,脉象濡软沉濇不扬,表热大都不太壮盛,嗜卧倦怠,或烦躁懊憹,呈现湿热困阻脾胃状态,中焦凝滞,气化不利,以致清浊混淆,阳气怫郁不得越,浊阴凝聚而不降,故虽发热而不盛,汗出亦不遍,腹时胀满,便行不畅,故治疗之法,按其脉证,以茵陈蒿汤合平胃五苓,辨明湿盛于热,或热盛于湿,随证加减使用。俟其湿尽化热则以栀子柏皮汤清理其热邪。及至湿热已去,黄疸逐渐消退,而脾气不开,运化不健时,以香砂枳术丸、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等方,消息调理脾胃为主。因为黄疸虽由于湿热,然阻滞脾胃生化运输之机,能影响患者之恢复,所以也是临床者应该注意的一个重点。    四、肝硬变及腹水症期之辨证和治疗方法   在黄疸症状消退后,一般食欲渐复正常,精神体力 亦随之恢复,惟偶有少数患者,虽经过较长时期,亦不能恢复体力,黄疸虽退,形体依然日渐消瘦,虽能饮食,不为肌肤,右胁隐痛,牵掣不舒,甚则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胸脘痞胀,夜寐烦躁,不得安眠,心中常郁郁不畅,寡言笑,善烦恼,是皆呈现肝郁气滞,营血不调之证,病因木郁悔土,中焦气化不能通调,经脉阻滞阴阳升降之道路,故饮食入胃,不能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敷布五脏,洒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