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精品.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营养支持精品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肠外营养供给途径 中心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颈外静脉置管 高位头静脉切开置管 经肘窝贵要静脉切开置管 高位大隐静脉切开置管 股静脉穿刺置管 经外周静脉和门静脉输注营养 经外周静脉输注营养 经门静脉输注营养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肠外营养并发症 感染问题 穿刺操作和施行静脉营养时,因导管和输液器连接处或营养液配制、输入、添加药物、转移病房等过程中被污染,可引起败血症。 穿刺插管引起的合并症 穿刺引起气胸 动脉损伤 空气栓塞 导管栓塞 中心静脉血栓栓塞 导管尖端错置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肠外营养并发症 代谢紊乱引起的合并症 糖代谢紊乱 氨基酸代谢紊乱 脂肪代谢紊乱 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缺乏症 酸碱平衡紊乱 肝胆系统并发症 消化系统并发症 代谢性骨病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肠外营养制剂 肠外营养制剂应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及病情需要来制备。 肠外营养制剂的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肠外营养制剂的基本要求包括无菌、无毒、无致热源;适宜的pH值和渗透压;良好的相容性、稳定性、无菌无致热源包装等。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肠外营养监测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每日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变化。 观察临床表现 认真听取病人主诉,观察临床症状,防止肺水肿、空气栓塞、静脉炎、静脉栓塞出现。 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 出入的液体包括输液、饮水,尿液、引流液、胸腔积液、腹水、呕吐物、排泄物等。 测量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体脂等。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肠外营养监测 生化指标监测 每日留取24h尿测定尿氮,至少一周; 注意血糖、尿糖变化; 定期测定肝、肾功能,包括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凝血酶原、清蛋白、球蛋白等; 电解质(钾、钠、氯、钙、镁、磷等)、运铁蛋白、前清蛋白等指标。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肠外营养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前护理 患者体位准备 静脉穿刺置管时配合 导管皮肤入口处局部护理 营养液输注时护理 观察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拔除 置管前对患者心理护理 静脉穿刺部位皮肤准备 置管环境准备 置管所需物品准备 中心静脉置管时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后护理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相互关系 选择EN、PN或两者联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胃肠功能和对营养供给方式的耐受程度。 recall 营养支持选择的步骤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从PN过渡到EN的过程分四个阶段 肠外营养与管饲结合 单纯管饲营养 管饲与经口摄食相结合 正常肠内营养 即应逐渐过渡到EN以使肠细胞得到适应。当能开始耐受肠内喂养时,先采用低浓度,缓速输注要素EN制剂或非要素EN制剂,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素摄入量(包括肠外与肠内),以后逐渐增加肠内量而降低肠外量,直至EN能满足代谢需要时,才完全撤销PN,进而将管饲与经口摄食结合,最后至正常EN。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思考题? 1.营养支持的步骤应如何进行? 2.营养支持的途径有哪些? 3. 肠内营养的投给方法有哪些? 4.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比较各有哪些优缺点?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三个大赛 *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临床营养学 苏红卫 Tel:0830-3160970 营养支持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一、概述 营养支持的概念: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因疾病影响或治疗要求,病人减少或不能经口正常摄取食物,通过消化道置管或静脉将特殊制备的营养物质送入体内,以满足机体营养需要的治疗方法称为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 泸州医学院公卫系营卫教研室 肠内营养的发展 早在300多年前,就有人研究肠内营养问题,最先是对一些不能进食的病人进行直肠滴注,滴注的营养液多为牛奶、肉汤、菜汤等。 1790年John-Hunter报道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滴注入胃内治愈1例吞咽肌麻痹的病人,由于其疗效确切,使管喂受到重视。 1901年Einhorn精心设计了几种新型的喂养管,使其可通过鼻进入胃、十二指肠,从而开始了十二指肠内营养的疗法。 1918年Andresen在为病情重、营养不良的病人行胃大部切除时,将鼻胃管通过胃肠吻合口置于远端空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 1957年Greenstein等为开发宇航员的肠内营养,研制一种化学成分明确膳或称要素膳。 1959年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