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 整理稿.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谏太宗十思疏 整理稿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鸽子,有一天,有大臣给他孝敬了一只非常可爱的鸽子,当他正玩得高兴的时侯,魏徵求见,急得他把鸽子左放右藏就是找不着合适的地方,无奈之下就背过双手,抓在手里,不想一翻长谈之后鸽子不幸捂死,留下他独自感伤。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 投示:太宗怕、敬重魏徵。 一、导入: 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往往会招致祸患,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受宫刑,便是千古明证。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谏、敢谏而名垂青史。如果说,《战国策》中记载的触龙和邹忌是委婉而讽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谏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致祸患,反被唐太宗视为一面明镜,并以其策治国,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学完这篇课文,你自然就会得到答案。 二、作者简介 学生自学助学材料,了解魏征。熟悉“疏”的含义。 三、题解 这篇奏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徵手诏》,称赞魏徵“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弦、韦是用以警戒之物) 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三、初读课文 通读全文,初步预习,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自学助学材料、注释读准字音。 2、找出对偶句、排比句、比喻句,分别用单线、小括号和波浪线标注。 3、掌握注释中重要的字词,画出下列句式,并解释: (1)斯亦……也 (2)虽……而况……乎 (3)岂……乎 (4)何必……哉 4、读准语调、停顿。 四、讲读分析第一段 1、补充注释: 2、学生齐读本段,然后自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3、分析回答问题: (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 明确: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观点:(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何在? 明确:喻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3)第一句中前两个分句对第三个分句起什么作用? 明确:前两个分句说的是事物常理,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所要阐明的观点,也能对观点起到论证说明的作用。 (4)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中听,你能说明这样的特点吗? 明确: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借贬低自己来抬高君主,使对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 (5)本段三句话各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的? 明确:第一句正面引出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重要性;第二句从反面论述自己的主要观点,阐明积德义的必要性;第三句从皇帝自身地位的角度来阐明不积德义的严重后果,进一步论证治理国家,必积德义。 (6)本段可分为几层? 明确: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至“而况于明哲乎”,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第二层,指出人君“必积其德义”的途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4、板书内容,做背诵指导。 五、讲读分析第二段。 2、齐读本段,然后自由翻译全段。 3、分析内容。 (1)这一段作者概括了什么历史教训? 明确:历代统治者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2)作者认为他们这样的历史教训原因在“取易守难”吗? 明确:不是。在于统治者得天下之后“纵情”“傲物”。 (3)作者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明确: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那当然是可行的。 (4)作者在本段所阐述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确: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5)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对比——善始与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6)从本段所述来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于何处? 明确:“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扬了皇权神授论,这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