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吉林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预测题九-.docVIP

2014吉林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预测题九-.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吉林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预测题九-

2014吉林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预测题(九) 吉林教师信息考试网:/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niàng)驯良(xùn)可恶(è) B.处理(chǔ)埋怨(mán)干涸(hé) C.上溯(shuò)畸形(qí)卓越(zhuó) D.省亲(shēng)旌旗(jīng)称心(ch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狼藉改弦更张读书扎记一幅楹联 B.拮剧心心相印竭泽而渔纵横捭阖 C.通谍绿荫蔽日和盘托出无耻谰言 D.修葺绵里藏针别出心裁焦头烂额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是纤维结构却又不易燃烧,这是石棉的。 ②没有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文艺的。 ③我们要耐心教育孩子,不要他们的自尊心。 A.特色冲破迫害B.特性突破迫害 C.特色突破伤害D.特性冲破伤害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B.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C.“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D.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对前来探视的战友侃侃而谈。 5.“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此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A.苏洵苏轼苏辙B.班彪班固班超 C.杜甫杜牧杜荀鹤D.曹操曹丕曹植 6.“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句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比喻B.排比比喻C.比喻象征D.起兴对比 7.鲁迅《拿来主义》一文,指出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当是() A.等待别人送来 B.随便别人拿去 C.全盘否定或全盘吸收 D.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8.作者、作品及作品中人物完全相配的一项是 () A.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刘和珍B.曹禺,《雷雨》,鲁大海 C.莫泊桑,《守财奴》,欧也妮D.罗贯中,《促织》,成名 9.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10.对下面这个复句类型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荔枝蜜》) A.条件B.假设 C.转折D.因果 二、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1~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11.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