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泌尿生殖系统的医学影像学课件
医 学 影 像 学泌尿生殖系统 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放射学教研室 第一节泌尿系统正常影像表现 1、腹部平片(KUB) 2、X线尿路造影 1、肾脏: (1)肾盂:上连肾大盏,下连输尿管,大部分位于肾窦内。多表现为喇叭状,少数呈分支型、壶腹型。最佳显影时间是注入对比剂后15~30分钟。 (2)肾盏:分肾小盏和肾大盏。 小盏分体部和顶部,顶部中央因肾乳头突入, 形成杯口状凹陷。 大盏的尖部由数个肾小盏汇合而成;基底部与 肾盂相连。每侧肾一般有2-3个大盏。 CT表现 一、肾脏 1、平扫: (1)位置:脊柱两侧,腰大肌外缘; (2)形态:在不同层面上表现为类圆形或卵圆形,外缘清晰光滑,相当于中部内前方凹陷为肾门; (3)除肾窦脂肪和肾盂呈低密度外,肾实质密度均匀,CT值约35-50Hu,不能分辨皮髓质。 (4)肾血管:肾静脉比肾动脉稍粗,位置靠前。 2、增强扫描分三期: (1)皮质期:注药后30~90S,肾血管和肾皮质强化,髓质仍维持低密度。 (2)实质期:注药后90~120S,皮、髓质强化程度相似,分界不清。 (3)肾盂期:注药后5~10分钟,肾实质强化程度下降,而肾盂肾盏明显强化。 第二节泌尿系统异常影像表现 一、肾脏大小、位置及轮廓的改变 1、大小的改变: 肾脏长径正常约10-12cm,15cm提示增大,一侧增大常见于重度肾积水;局限性增大常见于肾肿瘤、肾囊肿;肾体积缩小,常见于先天发育不全、肾动脉狭窄、慢性肾盂肾炎。 二、肾脏密度的改变 尿路平片所显示的肾影及CT平扫所见的肾实质均为软组织密度。 1、密度增高: A、最常见于泌尿系不透光结石:圆形、椭圆形、鹿角形; B、钙化:肾结核、肾肿瘤; C、肾实质内出血或血肿。 三、破坏性改变 1、肾实质破坏: (1)平片:病变坏死组织液化----肾盂肾盏引流---形成空洞---坏死组织钙盐沉积---高密度钙化灶---平片可见; (2)IVU:破坏区与肾盂、肾盏相连通,表现为肾盏边缘小结节状、棉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常毛糙不规则; 第三节泌尿系统先天性异常 泌尿系统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包括肾脏、肾盂和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先天性异常。 临床上有些异常可无症状,而有些可有明显的并发症如结石、感染、膀胱尿道逆流等。 孤立肾 为了负担缺如侧肾的生理功能,孤立肾发生代偿性增生、肥大。还可伴有异位和旋转不良等先天异常。一般无临床表现。 X线表现:一侧肾影缺如,对侧肾影增大。 CT、MR表现:缺如侧肾床内无肾影显示,其内为脂肪、肠管占据。对侧肾代偿性增大。 单纯异位肾 是肾脏在发育过程中,未上升、上升不足或过度上升所致;但异位的肾脏仍在同侧腹膜后。 异位肾可位于盆腔、髂窝、下腹、膈下或胸腔内。 马蹄肾 其特点是两侧肾脏的上极或下极相互融合,以下极融合型多见。融合部称峡部,多为肾实质。 X线表现:平片上,肾影位置较低且肾脊角发生改变;尿路造影,两肾下肾盏距离缩短,两上肾盏相距较远。 CT、MR表现:均可于脊柱前方发现连接两肾上极或下极的肾实质,其密度信号及强化表现均同于正常肾实质。 肾发育不全 又称侏儒肾,较少见。肾实质总量减少致肾体积小,但组织结构正常。 X线平片示:一侧肾影小,对侧增大。 CT、MR示:患侧肾脏密度、信号正常,唯体积缩小。 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 即重复肾,较为常见。为一个肾脏分为上下两部,各有一套肾盂和输尿管。重复的输尿管可相互汇合,也可分别汇入膀胱。与下肾盂相连的输尿管在膀胱开口位置正常,而上肾盂之输尿管为异位开口。 排泄性尿路造影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 胸腔异位肾 马蹄肾 马蹄肾CT 肾体积增大,肾积水 局限性增大,肾囊肿 局限性增大,肾癌 肾体积缩小,肾动脉狭窄 慢性肾盂肾炎,肾脏变小,以右侧明显 2、肾移位: 正常肾脏位置位于脊柱旁,相当于T12—L2水平,上下约1-5cm、左右约1cm的移动范围,如移动超出正常范围称肾移位。 常见于先天性游走肾、异位肾,也见于肾旁巨大占位性病变压迫推移肾脏。 肾位置异常,游走肾 3、肾脏外形改变: 正常肾脏除肾门略凹陷,其边缘均清晰光滑,如肾实质近边缘处有肿瘤或其他占位(如囊肿)均可使局部隆突,肾实质破坏、萎缩、纤维化可使局部凹陷。 肾脏外形改变 肾脏外形改变 肾肿瘤钙化 肾结核,钙化 2、囊性密度或水样密度:肾囊肿、多囊肾、肾盂肾盏积水; 3、混杂密度(具有低、等、高或两种密度以上者): 恶性肿瘤:肾癌; 良性肿瘤:错构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囊性密度 混杂密度 破坏区内含造影剂 (3)CT表现:肾实质破坏区呈斑点、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增强扫描,肾实质明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