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训练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步行训练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从“按部就班”训练到“模式”训练 --步行训练发展趋势 燕铁斌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 Dr.Yan@126.com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内容 行走要素 传统 训练方法 行走训练 进展 重要性 基本要素 临床应用 基础研究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行走的重要性 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 最容易受某些疾患影响 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最基本或第一需求 行走基本要素 站立位平衡 身体重心控制 下肢的肌群力量 下肢关节活动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行走功能 3项功能(task) 承受体重 单腿站立 向前迈步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流程 卧位 训练 坐位 训练 站立位 训练 步行 训练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 卧位训练 卧位训练 全身关节活动度训练 下肢肌力训练 桥式运动 上肢训练 静 态 坐 位 平 衡 单桥运动 双桥运动 被动运动 主动助力 运动 主动运动 中线、对称运动 翻身起 坐训练 坐位训练 坐 位 训 练 站 立 位 训 练 坐位动态平衡 坐-站-坐训练 坐位重心转移 下肢控制训练 站起训练 坐下训练 轮椅应用训练 站立位训练 站立位训练 步 行 训 练 立位平衡训练 重心转移训练 原地行走训练 斜床训练 步行训练 步行训练 社区内行走 上下台阶 借助于助行器 平行杆内训练 辅助下行走 独立行走 室 内 行 走 室 外 行 走 坐位训练 坐 位 训 练 站 立 位 训 练 坐位动态平衡 坐-站-坐训练 坐位重心转移 下肢控制训练 站起训练 坐下训练 轮椅应用训练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传统行走训练缺陷 费时间:按部就班 由分散到整体 周期太长:行走前的训练 卧位-坐位-站立位-行走 费人工: “一对一” “多对一” 效率低:cost effective 要求患者:清醒、体力 要求治疗人员:介入多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行走训练新理念 早期介入 卧位开始 病情稳定即可开始步行训练 整体训练 行走模式(pattern)训练 无需强求下肢的关节和肌群控制 跨越式训练 不具备站立能力也可以开始步行训练 强制性训练 患者不清醒也可以开始步行训练(被动) 坐位行走 训练 减重行走 训练 卧位行走 训练 行走训练 新模式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卧位行走训练:躺着走路 卧位行走训练器:卧床患者在行走行走训练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卧位行走训练:躺着走路 适应对象:不能坐起来的患者 神经疾患 骨关节疾患 手术后早期 长期卧床患者 优点 按照步行模式运动 模式选择 被动 助力 主动 痉挛逆转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坐位行走训练:坐着走路 坐位行走训练器:老年人行走训练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坐位行走训练:坐着走路 适应对象:不能站起来的患者 神经疾患 骨关节疾患 优点 按照步行模式 模式选择 被动 助力 主动 痉挛逆转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靠着也能走路 卧-站可调节行走器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靠着也能走路 适应对象 任何容许下肢活动的患者 优点 患者用力小 容易操作 模式选择 被动 主动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减重行走训练:吊起来走路 1986年应用于人类 80年代末 脊髓损伤(SCI) 脑卒中 脑外伤 其它 国内21世纪开始引进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减重设备进展 踏板式减重训练 减重 活动平板改脚踏板 步行模式 被动活动下肢 患者随步行节奏而动 符合人体行走模式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机器人辅助行走训练 适应对象:所有患者 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优点 训练因人而异 无需工作人员参与 程序化控制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步行训练展望 一体化 由卧位到站立位 程序化 电脑控制,减轻工作强度 人性化 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治疗作用:基础理论 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 LTP) Hebb(1949)在实验中发现 反复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在突触后神经元上记录到的电位会增大,且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提出 频繁的突触联系会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突触的提到是用进废退(use it or lose it) 结论 保持最大运动量的步行训练有可能恢复步行功能 重复下肢的行走动作!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治疗作用:人体证明 人体可能也存在CPG 减重步行训练的疗效 大部分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都有步行的潜力 在人不完全性颈或胸髓损伤时,也可见无自主活动的下肢有EMG活动出现 行走功能有恢复的可能性 可能与存在中枢模式发器有关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燕铁斌 * Dr.Yan@126.com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