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伏天灸教程文件.ppt
(四)三伏天天灸常治疾病 1、哮喘 *多为阳气虚弱,肺、脾、肾虚、痰饮留伏所致。 *属阴属寒,且哮喘多在冬季发作, *属于冬病。 *五、2012年天灸时间: 伏前加强 ? ? 2012年7月08、09日 一 伏??????? 2012年?7月18、19日 二 伏????? 2012年7月28、29日 三 伏?????????2012年8月07、08日 伏后加强? ? ?2012年8月18、19日 *何谓三伏? 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 按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 末伏。故伏日必是庚日。 *何谓庚日? 庚日是指“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每一天都由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进行组合排列而成,如“甲子日”、“庚午日”。这样两个“庚日”之间正好相隔10天。一伏和三伏都是10天,而二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当夏至到立秋日有4个“庚日”时为10天;而有5个“庚日”时则为20天了。 为何选择三伏庚日? “伏者,金气伏藏之日”。 三伏之日,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 调整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五行学说中庚属金,肺亦属 金,故庚与肺相配。加之三伏日,是一年中气温最高、 阳气极旺的时候,人体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 进行敷贴治疗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是温煦阳气、 驱散寒邪的最好节气日期。 六、适应证: 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等;痛经、月经不调等;梅核气、痹证(包括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等。 其中,尤以虚寒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肠炎 等使用最广泛。 “天人相应” “春夏养阳” “冬病夏治” 2、春夏养阳-治未病思想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 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七、禁忌证 (一)对天灸药物过敏者、支气管扩张咯血者、肺结核活动期禁用。 (二)皮肤破溃后难愈者、糖尿病患者慎用。 (三)孕妇慎用。 八、注意事项: (一)贴药前应皮肤清洁,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以免药膏脱落。如贴药后感觉不适(痒、灼热感过甚等)难以忍受,应即时取下。 (二)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水泡、轻度热痛感属正常反应,若局部皮肤起小水泡不用处理,大水泡应按烫伤处理。 八、注意事项 (三)极少数患者贴药后会留下永久性的黑色印迹,应事先告知患者。 (四)贴药当日戒烟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韭菜等,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 * 天 灸 疗 法 与 应 用 罗湖区中医院康复中心 秦 少 福 一、概念 “天灸”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采用对皮 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 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天 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中,所以 又称 “自然灸”或“自灸”。又因天灸是不用任何 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又称“无热灸”或 “冷 灸”。 作用途径: 药物-俞穴-经络-脏腑,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以治病。 特点: 内病外治,且常常结合时间治疗学特色,以三伏天灸疗法为代表。现还开展三九天灸。 一、源 流 *《神农本草经》记载:“斑蝥,主恶疮,以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发泡脓出,旋即揭出。” *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公元420-589年):“八月朔日收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瘰,谓之天灸”、“八月十四日,民并朱水点头额,名为天灸”。 *最早提到“天灸”二字。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用旱莲 草锥碎,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 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 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症。” *晚清外治名医吴师机《理瀹骈文》: ◆ 内服汤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凡 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 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 之药;所异者法耳。” “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 ◆ 外用“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测试题库及答案.pdf VIP
-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策略与实践研究.docx VIP
- 投标服务承诺书(20篇).docx VIP
- 七年级英语第一次月考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 Starter~Unit 1】(上海专用).docx VIP
- 李白按年龄顺序写的诗.docx VIP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docx
- 高频精选:京东快递员ai面试题及答案.doc VIP
- 高频精选:京东快递员ai面试题及答案大全.doc VIP
- 吉林省中药软片炮制规范.pptx VIP
- 名著阅读《湘行散记》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共9页).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