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02.11基础培训课件.ppt
OFDM 优势 (1)在窄带带宽下也能够发出大量的数据。 (2)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或窄带干扰。在单载波系统中,单个衰落或干扰能够导致整个通信链路失败,但是在多载波系统中,仅仅有很小一部分载波会受到干扰。对这些子信道还可以采用纠错码来进行纠错。 (3)可以有效地对抗信号波形间的干扰,适用于多径环境和衰落信道中的高速数据传输。当信道中因为多径传输而出现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只有落在频带凹陷处的子载波以及其携带的信息受影响,其他的子载波未受损害,因此系统总的误码率性能要好得多。 (4)信道利用率很高 。 不足 (1)对相位噪声和载波频偏十分敏感 (2)峰均比过大 (3)所需线性范围宽 天线原理 天线作为无线通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基本功能是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 发射时,把高频电流转换为电磁波; 接收时,把电滋波转换为高频电流。 天线参数 天线主瓣 天线方向图通常包含多个波瓣,其中最大辐射方向的波瓣称为主瓣,其余的波瓣称为副瓣或旁瓣。 主瓣的宽度通常用功率密度为最大方向上功率密度之半的两点间夹角表示,称为半功率点(或3dB)波瓣宽度 Peak Peak - 3dB Peak - 3dB 3dB波瓣宽度 智能天线定义 智能天线是由多根天线阵元组成的天线阵列 智能天线的原理是通过调节各阵元信号的加权幅度和相位来改变阵列天线的方向图,从而抑制干扰,提高终端接收信号功率,提高信干比 能实现天线和传播环境与用户和基站之间的最佳匹配。 智能天线大大降低了系统干扰,改善系统性能 智能天线技术优势 以6阵元天线为例,干扰抑制度 用干扰抑制度Υ来度量智能天 线带来的系统干扰抑制的效果 上行: 提高基站接收灵敏度10lgN dB,有效增大上行覆盖距离 下行: 等效功率增加20lgN dB,有效增大下行覆盖距离 能量集中照得很远 能量集中 增加覆盖 全向照明区域小 智能天线技术优势 上行:基站接收信号有方向性,对接收方向以外干扰 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有效提高上行系统容量 下行:波束赋形后低旁瓣泄漏,大大减小对小区内/小 区间其他用户信号的干扰,有效提高下行系统容量 智能天线技术优势 智能天线获取的DOA信息提供了用户终 端的方位信息,以用来实现用户定位 智能天线技术优势 通过获得的用户信息,可以用于接力切换, 提高了切换的成功率和系统效率 MIMO技术 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技术是利用多根发射天线和多根接收天线进行无线传输的技术: MIMO技术的关键是通过空间分集将传统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多径影响因素变成对用户通信性能有利的增强因素,从而提高信道的容量和信道可靠性。 IEEE 802.11基础及发展 ——yuqing references Stefan Mangold,Sunghyun Choi, “Analysis of IEEE 802.11e for QoS Support in Wireless LANs”, IEEE Wireless Commun., Dec. 2003 Eldad Perahia“IEEE 802.11n Development: History,Process, and Technology” IEEE Commun Magazine,Jul.2008 Josip Lorincz“Physical Layer Analysis of Emerging IEEE 802.1 in WLAN Standard” ICA0T Feb. 2006 Yang Xiao“Throughput and Delay Limits of IEEE 802.11” 2002 IEEE Eldad Perahia《下一代无线局域网802.11n的吞吐率、强健性和可靠性》,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9月 outline 802.11网络基本结构 802.11主要标准 物理层 MAC层访问机制: CSMA/CA, RTS/CTS 802.11e对QoS的支持及块确认机制 用户接入的整个过程:扫描、认证、关联 802.11n对802.11的改进 802.11的未来:802.11ac、802.11ad 802.11网络基本结构 WLAN包括; IEEE 802.11 BlueTooth HiperLAN HomeRF ESS BSS DS AP STA STA BSSID=“NJUPT” AP ST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