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浙江委副书记.DOCVIP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浙江委副书记.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浙江委副书记

德育简报 2013年第1期(总第9期) 绍兴市秀水小学德育工作室 2013年3月28日 本 期 要 目 专题学习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工作动态 ●我校开展“寒假好少年” “最佳实践小队”“最佳实践中队”评比表彰活动 ●我校开展“非遗传承项目”社团活动 ●我校实施学生德育流程测评活动 ●我校开展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动 教育案例 ●一路“写”进孩子的心坎 【专题学习】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绍兴一中 谢澹 在众多关于教育的论述中,我独爱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一句话,他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来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当我身陷现实教育的种种问题时,当我不免对教育感到失望无力之时,这句话给了我信心、勇气和责任。 我爱这诗意的表述,首先源于他把教育者比作“一棵树”。树的成长是漫长的,而“慢”恰恰是教育的一个特征,可以说,教育是“慢”的事业。在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背景下,教育也开始急于求成。我们渴望一个教师的飞速成长,也期待一个学校的飞速发展,更盼望一个孩子的飞速成才,我们两眼向前,脚步匆匆,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仅仅是成长的速度。这时候,“树”的形象简直是对这种速度的一个警告。我们意识到树的长大往往源于一个瞬间,而在这之前,它几乎以沉默的方式自生自长。也许高耸入云,绿荫蔽日是它的梦想,但这个梦想扎根在丰饶的大地上,扎根在每一天的阳光雨露清风朗月中,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刻,那些枝条,那些根须获得了自己伸展的空间,一寸一寸向天空,向大地延展。多年以后,长大的树将记得那颗小小的种子,记得那破土而出的瞬间,记得某一天风雨中的坚守,记得无数个夜晚只有星星陪伴的歌唱,我想,这也许就是一个教育者他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他也曾是一粒种子,带着对理想教育的梦想;他也曾遭遇过迷惘和挫折,不知道路在何方;他也曾深刻体验过孤寂,在对现有教育的质疑中力求改变;他也曾获得过力量,那是散落天涯的问候,那是来自不同时代遥远空间的同道中人的鼓舞。 做“一棵树”,而并非是一朵花,也不是一株草,花固然是美的,但毕竟柔弱;草固然是韧性的,但毕竟微贱。只有树,它独立挺拔的身姿宣告自己的立场,不俯就,不苟同。今天,我们很少有老师敢于称自己是知识分子,而社会评价中似乎也很少把教师归类于知识分子。有人称教师为“一群身份模糊的人”,所谓“身份模糊”,我以为主要就是指教师群体缺少专业素养,专业精神。那么何谓知识分子,按照法国评论家班达的说法“他们是特立独行的人,能向权势说真话的人,耿直、雄辩、极为勇敢及愤怒的人”。如果以此为准,知识分子实在是少数精英分子。然而虽不能至,却也可以勉力为之,而如果放弃立场和身份,甚至泯然于众,则很有可能变成犬儒——只认外在的世俗的功利,否认内在的德性与价值。因而当我阅读《过去的教师》《致青年教师》《活着的理由》《教学生活得像个“人”》这些书的时候,我的头脑中总是非常清晰地勾勒出树的形象,这些老师或温柔敦厚,或愤世嫉俗,或悲悯同情,或坦荡平和,但是他们都具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他们影响学生的首先是人格、胸襟,然后才是学养、才华。 我爱这诗意的表述,其次源于他把受教育者也比作“一棵树”。这个比喻,不仅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人格等同的外化,同时还是我们教育本质价值的追求。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教育者永恒的课题。是的,我们只能参与一个孩子长长生命的三年,或者更久些四年,或者再久些六年,然而很幸运,我们能在一个孩子最好的年华里影响他,如果可能我们的影响也许是终生的,清代词人顾贞观写过一句非常感人的词“深恩负尽,死生师友”,为师为弟子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成为朋友,成为同志,成为战友,“以树的形象站在一起”。 我爱这诗意的表述,还源于他把教育的方式与过程定义为“摇动”和“唤醒”,我以为这是对教育最为诗意的表达之一。他剥去种种形式主义的外衣,直抵教育的内部,叶澜教授说,完整的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这种教育既是对学生生命的发展,也是对教师生命的发展。请允许我想象这样的教育场景:教育者以自己的全部学识、良知、勇气感染受教育者,唤起受教育者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对未来的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在这里,“灌输”消失了,“刚性”遁形了,“分数”和“成绩”成为教育的副产品,“幸福”和“充盈”渐渐滋润心田,教育真正成为一个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于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另一棵树又摇动再一棵树,我们将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生命终于以某种形式进入了一个更为持久的循环之中。 如果说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话,我想意义大概也在此了。 当我写这些,说这些的时候,那些成长过程中的树扑面而来,叠印在追寻中国教育的道路上。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他摇动的往往不仅是学生,他唤醒的也往往不仅是孩子,在他们身上有着朴素而感人至深的力量。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