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丛书编写说明-科学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PDF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丛书编写说明-科学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丛书编写说明-科学出版社电子商务平台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丛书》编写说明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生物科学和纳米技术三者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发 展最快的三大领域。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是获得地球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与之 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基础。 随着遥感、地理信息、导航定位等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航天、通信和信息科 学的有力支撑,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国家科研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我国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与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列入 国家重大专项;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 立产业化专项支持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也启动了多 个项目支持技术标准化和产业示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将早期的信 息获取与处理技术(308 、103)主题,首次设立为“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 目前,“十一五”规划正在积极向前推进,“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作为863 计划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将进入科研成果的收获期。在这种情况下,把地球观 测与导航技术领域相关的创新成果编著成书,集中发布,以整体面貌推出,当具有 重要意义。它既能展示 973 计划和 863 计划主题的丰硕成果,又能促进领域内相关 成果传播和交流,并指导未来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对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在我 国科学界中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适应中国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的发展,科学出版社依托有关的知名专 家支持,凭借科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界的品牌启动了《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丛书》。 丛书中每一本书的选择标准要求作者具有深厚的科学研究功底、实践经验,主 持或参加 863 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的项目、973 计划相关项目以及其他国家 重大相关项目,或者所著图书为其在已有科研或教学成果的基础上高水平的原创性 总结,或者是相关领域国外经典专著的翻译。 我们相信,通过丛书编委会和全国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专家、科学出版社 的通力合作,将会有一大批反映我国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必威体育精装版研究成果和实践 水平的著作面世,成为我国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中的一个亮点,以推动我国地球空间 信息科学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李德仁 2009 年 10 月 ·i · 序 这本书是周国清同志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本专业书籍。周国清 同志 1991~1994 年在我的指导下从事博士学位论文的科学研究。1991 年我在苏黎世工 业大学(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ETH Zürich) 讲学期间,了解到国 际上一些研究者通过增加航空影像的数量来提高三维重建目标的精度和可靠性,这个工 作的前提是必须在多幅航空影像上找到同名特征点,通过同名点匹配获得视差来计算三 维坐标。然而,在工业摄影测量中,物体的表面往往是光滑的,在影像空间无法找到同 名点,这样,传统的方法遇到了挑战。为此,我希望周国清同志在博士生学习期间,能 在特征摄影测量方面做一些探索性工作。周国清同志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提出了线摄影 测量的理论体系,即无特征点条件下工业物体三维重建的理论,包括单个体素的三维重 建数学模型(如直线特征、二次曲线特征、相交线特征、自由曲线特征)和复杂工业零 件三维重建的数学模型(如体素坐标系与模型坐标系存在平移、旋转,以及同时存在平 移、旋转三种形式),并对线摄影测量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讨论,包括非同名点的数量、 分布对线摄影测量精度的影响。另外,他还提出了以面作为基元的面解译规则来识别工 业物体,包括编码标记、编码组合、编码分割等规则,以及以面为基元的属性图、视素 属性图、属性超图的构成规则和属性名、属性值的构成规则及它们的数据结构,包括编 码指针设置、属性图、属性超图的属性结构表示、回塑法图匹配的砍枝等技术。这些研 究内容部分已经公开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如《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Remote Se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