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零件图上的标注763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
9.2 零件图的表达分析 9.2 零件图的表达分析 9.2 零件图的表达分析 9.2 零件图的表达分析 9.2 零件图的表达分析 9.2 零件图的表达分析 9.3 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 9.4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9.5 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 9.6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9.7 读零件图 图9-12 公差带图 3. 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 (1)标准公差 国家标准表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称为标准公差。它是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所确定。 (2)基本偏差 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称为基本偏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如图7-31所示。 图9-13 基本偏差 孔和轴分别规定了28个 基本偏差,其代号用拉丁字 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 小写字母表示轴,基本偏差 系列见图7-32。 图9-14 基本偏差系列 在基本偏差系列图中,只表示公差带的位置,而没有表示公差带的大小,因此公差带一端为开口,确定这一端的偏差要取决于各级标准公差的大小。因此,根据孔、轴的基本偏差和标准公差,就可计算孔、轴的另一偏差。 如:轴的另一偏差(下偏差ei或上偏差es): ei=es-IT或es=ei+IT 孔的另一偏差(上偏差ES或下偏差EI): ES=EI+IT或EI=ES-IT 4. 有关配合的术语 (1)间隙与过盈 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之差为正时,此差值称为间隙,间隙以S表示。 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所得之差为负时,此差值称为过盈,过盈以δ表示。 (2)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A、间隙配合 保证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称为间隙配合。 图9-15 间隙配合 B、过盈配合 保证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称为过盈配合。 C、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 图9-16 过渡配合 图7-18 过盈配合 5. 孔、轴的公差带代号 由基本偏差与公差等级代号组成公差带代号,它们的字体高度相同。例如: Φ30 孔的基本偏差带代号 基本尺寸 公差等级代号 孔的公差带代号 H 8 基本尺寸 轴的基本偏差代号 公差等级代号 轴的公差带代号 Φ30 f 7 6. 配合制 为了以尽可能少的标准公差带形成最多种类的配合,标准规定了两种配合制: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如图7-19所示。 (a)基孔制配合 (b)基轴制配合 图9-17 配合制 7. 优先、常用配合 9.5.2 极限与配合的标注及查表 极限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1)在装配图上的标注 图7-18 装配图上配合代号的标注 图9-19 零件图上配合代号的标注 (2)在零件图上的标注 7.6.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参考课本) 9.6.1 铸造零件的工艺结构 1. 起模斜度 2. 圆角 图9-21 圆角 图9-20 起模斜度 3. 铸件壁厚 图9-22 铸件壁厚 9.6.2 零件加工面的工艺结构 1. 倒角和倒圆 图9-24 退刀槽及砂轮越程槽 2. 退刀槽及砂轮越程槽 图9-23 倒角和倒圆 3. 凸台和凹坑 图9-25 凸台和凹坑 * 第九章 零件图 9.1 零件图的内容 9.2 零件图的表达分析 9.3 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 9.4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9.5 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 9.6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9.7 读零件图 9.1 零件图的内容 零件图是指导制造零件的图样,一张完整的零件图应具有下列内容: 9.1.1 一组图形 9.1.2 尺寸 9.1.3 技术要求 9.1.4 标题栏 图9-1 带轮 零件图应恰当地选用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其 他各种表达方法,以便完整、清晰地表达出零件的结 构形状,并应首先考虑对主视图的选择,然后再选配 好其他视图,以确定一个较好的表达方案。 9.2.1 主视图的选择 1. 确定零件的安放位置 确定零件主视图的位置时,其原则是尽量符合零件的主要加工位置和工作位置。 2. 确定零件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应选择最能显示零件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形状和相对位置的那个方向,即显示零件的形体特征原则。 9.2.2 其他视图的选择 其他视图应配合主视图以补充完整表达零件内、外结构 形状,每个视图均应有表达的重点,优先考虑基本视图,并 可作适当剖视,视图数量应适当。 9.2.3 零件的表达分析 由于每个零件在装配体中所起的作用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