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国古代戏曲与现代话剧的异同.docVIP

比较中国古代戏曲与现代话剧的异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中国古代戏曲与现代话剧的异同

比较中国古代戏曲与现代话剧的异同(形式、内容、观念) 传统旧戏:仅求娱悦耳目的戏剧观念、非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追求大团圆结局的非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传统戏剧模式: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夫妻相会大团圆《西厢记》)。以歌舞形式表现戏剧内容,具有固定的规则程序。 现代戏剧观念:一是把戏剧做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善人生的工具;二是提倡现实主义的戏剧,要求戏剧在当今社会里取材,表现我们每日的生活,描写平常的普通人,并打破传统的大团圆主义,如实地揭示现实本来面目。 以言语、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这种戏剧表演,完全废除了旧戏的歌舞形式和一切规则程法,全剧只用对话,并采用新式布景。 中国现代话剧的发生、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一、五四以前的话剧运动(晚清--1917年) 1、有关话剧的基础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四大文学体裁是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其中戏剧专指话剧,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古代也有戏剧--戏曲,戏曲传统源远流长,以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祝寿形成的国粹-京剧为代表。 作为一种西方戏剧形式,话剧是在19世纪未经由西方侨民传人中国的。 2、春柳社-最早对中国现代话剧艺术进行自觉探讨与试验创造的社团。 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主要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等)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接着又公演了根据林纾的翻译小说改编而成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引起了东京戏剧界的轰动。 3、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文明新戏”是最早出现的有别于传统戏曲的新的戏剧形式:春柳社在公开发表的《演艺部专章》里宣称“演艺之大别有二:曰新派演艺(以言语动作感人为主,即今欧美流行者);曰旧派演艺(如吾国之昆曲、二黄、秦腔、杂调皆是)。本社以研究新派为主”。 这就表明,他们所要创造的是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的,适应于现代文明需要的,主要借鉴西方的,以言语、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这种戏剧表演,完全废除了旧戏的歌舞形式和一切规则程法,全剧只用对话,并采用新式布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时的人称之为文明新戏。 4、进化团与天知派新剧--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与重教化功能的戏剧演出模式 1910年底,由任天知发起,聚集了汪仲贤、 欧阳予倩、陈大悲等优秀戏剧人才的“进化团”,这是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他们打着“天知派新戏”的旗帜,通过戏剧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天知派新剧事实上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创作与演出模式。他们以宣传革命、攻击封建统治为首要职责,也即把戏剧的教化功能发挥到极致。 5、甲寅中兴与文明新戏的衰弱--娱乐性、趣味主义戏剧观的建立及衰弱。 ?与政治紧密联系的早期话剧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而落人低潮;但在1914年,却突然出现了所谓“甲寅中兴”。这一次繁荣是以中国第一个现代大都市上海为中心的,以“职业化”与“商业性”为主要特色。 一个明显的趋向是话剧诞生以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戏剧教化功能的淡化,突出了戏剧的娱乐性和表现性,题材倾向世俗生活,在欣赏趣味上更是自觉地向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靠拢。单纯商业性演出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文明新戏终因迁就小市民的封建落后意识与恶俗趣味,以及艺术上的粗制滥造、某些演员的堕落,而失去了观众。 职业文明新戏日趋衰落,但以天津南开学校与北京清华学校为代表的学生业余演剧,却引起了社会的注目,正是在南开新剧团30年代诞生了我国戏剧大师--曹禺。 二、五四时期的话剧运动(1917--1921) 1、《新青年》发动“旧剧评议”--建设新戏剧的激进立场 2、译介外国戏剧理论和作品的热潮:1918年《新青年》4卷6期又推出了易卜生专号,发表了罗家伦、胡适合译的《傀儡家庭》,《国民公敌》和《小爱友夫》的节译,刊载了胡适的著名论文《易卜生主义》,集中介绍了被称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的易卜生。 3、另一派 国剧运动: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人手去建立中国新剧。 三、五四以后的话剧运动(1921--1927) 1、戏剧团体的建立:民众戏剧社,(上海)戏剧协社。2、爱美剧”与学生业余演剧的高潮 3、话剧艺术的现代化--小剧场运动与新的戏剧理论和表演体制的建立。 20年代有哪些主要的剧社、剧场、话剧专门学校、著名剧人 剧社:民众戏剧社 1921.03,上海,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发起,并创办了《戏剧》月刊,这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的专门性戏剧刊物。 (上海)戏剧协社 1921.12,应云卫、谷剑尘、孟君谋、唐越石、王怡庵等,其后,汪忧游、欧阳予倩、徐半梅、等将其扩大为上海戏剧协社,民国12年后,洪深、顾仲彝、沈浩等相继入社,主要负责人有应云卫、谷剑尘、欧阳予倩等。 南国社 1927年冬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田汉、唐槐秋、陈白尘、赵铭彝、陈凝秋、郑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