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突破】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知识归纳.doc

2018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突破】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知识归纳.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专题突破】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知识归纳

【专题突破】考点 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历程! 一、本提纲线索主要包括共产党史在世界诞生、发展等重要历史事件 二、具体历史事件 1、184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阶级条件:英法德工人运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理论条件:思想三大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革命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亲身参加当时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 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号召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意义:使社会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更加蓬勃发展。 2、1871——巴黎公社 成立的背景:普法战争中法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软弱,激化矛盾 成立时间:1871年3月28日 革命措施: 政权方面: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机构)——民主选举和监督;最高年薪的规定 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性质:无产阶级政权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力未达到社会主义革命程度(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建立无产阶级还未成熟 ①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 ②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③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未能接管法兰西银行,发动广大同盟军 历史意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经验宝贵,教训深刻,精神不朽。 3、1917——十月革命 背景: 二月革命: 俄国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但具有浓重军事封建色彩,俄国各种矛盾尖锐; 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成为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 目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沙皇制度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 作用: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的),工兵代表苏维埃(监督性的); 《四月提纲》:列宁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和平方式夺取政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七月流血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表明革命和平发展不可能; 十月革命——武装起义,攻打冬宫 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布尔什维克党成立,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 过程:苏维埃二大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反资产阶级) 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国内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际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承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国际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4 、191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物质严重匮乏,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内忧外患” ①长期战争对经济的破坏。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措施 ①农业: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农民必须把全部余粮按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 ②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逐步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配给。 ④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规定16—50岁有劳动能力者必须参加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③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④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影响 ①积极:它适应了战时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使苏维埃站稳了脚跟。 ②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②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落后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结果,它探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