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政策评述.pdf

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政策评述.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政策评述

2010年第三季度经济政策评述 2010年第三季度经济政策评述 年第第三三季季度度经经济济政政策策评评述述 一、宏观政策走向:短期调控重点向“反通胀”倾斜 7月20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温家宝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 搞好宏观调控,以稳定政策为主基调,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 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始终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9月末央行的货币政策例会指出,当前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 济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与以往不同,“管理通胀预期”在此次例会的表述中被置于调控任 务首位。 2010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6%,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9月份居民消 费价格(CPI)同比涨幅为3.6%,创下近两年以来的新高。可以说,通胀至少已经上升为经济 运行阶段性的主要矛盾。从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与保增长、调结构等宏观调控任务相 比,当前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有所加大,短期内遏制通胀的紧迫性已经压倒了保增长。在宏 观调控基调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遏制通胀、继续管理通胀预期已经悄然上升为短期的政策重 点。 尽管调控政策短期可能向“反通胀”倾斜,但未来一两个季度我国还可能出现经济增速 的下滑。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宏观调控基调仍将延续,即继续沿着保增长、调结构和管理 通胀预期三者展开,同时进一步增强灵活性和前瞻性,避免出现“超调”或其他负面影响。 其他调控政策则将延续“有保有压”的态势。如房地产调控、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等政策 影响将继续显现。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可能导致未来几个月重工业增速继续回落。同时财 政政策基调仍然相对积极,如保障性住房建设、西部大开发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 二、货币政策酝酿适时转向 1、央行定调:管理通胀预期、有保有压,适时转向稳健 7月初央行召开2010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会议认为,管理通胀预期、保持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会议指出,下半年 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 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 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9月17日,央行发布《2010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指出,下一阶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管理好通胀预期。 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三季度例会召开。会议再次认为,管 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会议强调,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 和灵活性。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 币信贷适度增长;认真落实“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继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11月2日,《2010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发布。《报告》在总结成果的基础上进 一步提出“要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意即下一步将改 变旨在对冲金融危机影响的非常态货币信贷状态,逐步达到经济渐归常态发展时期的货币环 境,货币政策或将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 综上所述,从三季度初到四季度初,央行对货币政策表态出现的微妙变化显示,央行货 币政策或将回归常态,年初定调的适度宽松,或将在四季度转为有保有压的稳健状态。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年 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诸多风险隐患:产能过剩压力可能加剧;信贷 飙升可能引发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和资产价格泡沫压力正在临近。货币政策亟待转型。“十二 五”期间,我国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淡化GDP目标,调结构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 之重。这也为货币政策转型确立了基调。 2、人民币国际化再进一步 2010年8月18日,为了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拓宽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中国 央行发出通知,从即日起将允许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等进入中国国 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试点。得到央行允许的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及境外跨境 贸易人民币结算参加行,将可委托具备国际结算业务能力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代理人进行 债券交易和结算,境外央行和港澳人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