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med126-com》.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言 《四诊心法要诀》是《医宗金鉴》一书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临床上如何应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原文采用四言歌诀,叙述比较简括,便于初学的人诵记;每节后又有“注”,基本上阐明了原歌诀的意义,这是原书的一个特点。但是由于原文歌诀和注都是用文言写成,对一般初学中医的读者来说,阅读时并不是没有困难的。1961年初,笔者为了使西医学习中医的同志便于阅读,曾将《四诊心法要诀》分为十二篇,用“释义”形式,将原文作了必要的阐述,在《浙江医学》杂志上分期发表。这木《四诊心法要诀白话解》,它的对象是以初学中医诊断的读者为主,文字上更要通俗些,因此就在《四诊心法要诀》释义的基础上,全部加以改写,尽量容纳原注的意义,并且补充了现在中医临床上习用的而原书中却没有提到的诊断方法。 我们学习前人的知识,为的是古为今用,不能毫无取舍的崇古泥古。所以对原书中某些理上推理与实际结合不上或没有临床参考价值的内容删节了;某些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讨论的内容,则在译注里作了必要的说阴。但由于笔者水平所限,时间比较匆促,一定会有很多解释不妥当甚至错误的地方,希望读者指正。 何任 1981年6月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原书卷次三十四) 四诊心法要诀上 毕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吉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译注]本节主要是说明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望诊,就是通过医生的眼对病人显示的体态、神色、舌进行观察。病人面部的异常色采,叫做病色;根据病色表现,可以测知内脏的病情变化。如五色诊法,是按照五行的规律,用木,火,土,全,水来代表五色的属性,用以说明病症变化关系;“肝病色青,心病色赤,脾病色黄,肺病色白,肾病色黑”。 闻诊,就是通过医生的耳未辨别病人声音的正岸与病变以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古代的闻诊,主要以五音的相应与不相应,以辨别五脏的病变。所谓五音,就是:宫、商、角、徵(zhi,读止)、羽。以五音配合五脏,如肝木,在音为角;心火,在音为微;脾,在音为宫;肺金,在音为商;肾水,在音为羽。五脏都有各自的正音,这是正常的现象。如脾土在音为宫,正常的发音,自喉而出,声音长大而调和,有沉洪雄厚的尾声,这就是宫的正音;若是病人在发音里失却了这种正音,就是病态。这种耳听五音的古代诊断 方法,目前临床上已少有人应用,可作为一种基础理论与古典诊法来理解,下面还要谈到,这里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罢了。 问诊,就是通过医生和病人的谈话问答,以了解疾病的经过和病人自觉的病苦和感受。自然界有风,暑,湿,燥,寒五气存在,在正常的情况下,由于人能很好地适应它,因此,反过来对人体五脏起一种资生作用。但是超过了正常情况的五气,也会使人体五脏引起病害,就往往会反映出各种症状来,如反映心的噫气,反映肺的咳嗽,反映肾的欠伸等等。这种由于五气所致的五脏病症,古人称它为五病。同时根据古人的体会,人的五脏对环境和饮食中的五臭(办称五气,即臊、焦、香、腥、腐)和五昧(苦、酸、甘、辛、咸)都有“所主,也就是各自的分管,这往往从病人对某些气、味的独恃喜爱和不喜爱反映出来。医生通过和病人的语言问答,以了解病人的五病,并推测五脏的偏胜情况,从而诊断所生的是什么疾病。 切诊,是医生以手指切按病人的脉搏和身体其他部位(主要是切脉)来辨别脉象以诊察疾病。五脏各有它的主要脉象,叫做五脉(即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医生根据脉搏的正常和变化,可以了解病人脏腑情况。 以上所谈是古代医生对望、闻、问、切四诊的大体内容。自古到今由于医疗实践内容的不断丰富,现在进行四诊,比前人又有更多的方法。在望诊方百,不仅望神色,还望形休,望动态;并且望舌,看舌质和舌苔;也对头、百、眼、目、鼻、耳、唇、目齿和四肢、皮肤的形态色泽和排泄物进行观察。闻诊方面,不只是局限在古人的识别五音,而 是在辨别正常的声音之外,还对病变的声音,从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呢逆、嗳气、呻吟、叹息、喷嚏等加以分辨。另外,还利用医生的嗅觉,从病人的口气、汗气、鼻息、身气乃至于病室的气味中加以测察病情。问诊方面,从病人或家属询问一般惰况:问生活习惯,问家属病史,既往病史;从起病到现在症状都要问清楚,特别是对现在症的探问,更应该仔细问明。如问寒热,问汗,问头身感觉,问大小便,问饮食口味,问胸腹感觉,问耳眼,问睡眠。对妇女还要问月经胎产情况。对小儿还得问种痘出庶,断乳迟早以及是否受过惊恐等等。切诊方百,诊脉除掌握二十八脉(浮、沉、迟、数、虚、实、滑、涩、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车、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疾)的主病及其相兼脉象的主病外,并从寸、关、尺三部来分辨脏府。除了切脉,对切按肌肤、手足、胸腹、额部等,也都是现在切诊中时常配合运用的方法。 明白了上述的诊断方法,临床时综合望、闻、问、切

文档评论(0)

nnn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423003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