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3章 专题2(安徽专版).pptVIP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3章 专题2(安徽专版).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3章 专题2(安徽专版)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 坐 □ 张 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文心雕龙》中说:“人亲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请结合本诗对“梧桐”这一形象的描写,分析作者的情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梧桐面对风霜,不甘凋零,依然飒飒有声。作者借此赞美了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内心孤傲倔强的个性特点。 二、整体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书边事 □ 张 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1)请在首联中找一个最具表现力的词,简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赏析末联两句的表现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最具表现力的一个字是“断”或“倚”。“断”字是尽或占尽的意思,“断”字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渲染出一种深广清幽宜人的意境。“倚”字写出了征人斜倚戍楼倾听悦耳角声欣赏迷人秋色的安闲姿态,从而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题。 (2)运用了比喻,使表达更生动。蕃情能像这河水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多好啊!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诗人渴望民族安定团结的愿望。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忆旧 □ 仲 殊①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 ①仲殊,宋代僧人。 (1)“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荷花”的含义是什么?结合全词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了拟人手法。借啼鸟声声慨叹年华虚度的惆怅,衬托出作者孤身漂泊在行旅中的凄凉寂寞之感。 (2)“荷花”表现了词人情操脱俗的品格。(或清高自好、高雅洁净、出淤泥而不染等亦可)从全词看,表现了词人孤独冷寂、浪迹天涯的艰辛,借“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等句,反映了词人眷恋尘世的复杂心境。 考 情 分 析 No.1 反思升格 No.2 规范突破 No.3 阅卷现场 No.4 规范提升 工具 栏目导引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古诗鉴赏 专题二 把握情感 “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诗鉴赏中是一个必考点。在高考命题实践中,真正的“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题很少见,通常是要求考生回答“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类“是什么”的问题 1.(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 明① □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子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