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重器时代铸铜技术的输入与中国青铜技术的形成.PDFVIP

迈向重器时代铸铜技术的输入与中国青铜技术的形成.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迈向重器时代铸铜技术的输入与中国青铜技术的形成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八十五本,第四分 出版日期:民國一○三年十二月 邁向重器時代──鑄銅技術的輸入 與中國青銅技術的形成 黃銘崇 ∗ 關於中國青銅技術的起源,過去學術界的爭論主要針對究竟是西來的或本土起 源,這類討論經常是建立在單線演化邏輯 上。本文企圖以一個非單線思考的、宏觀 的角度綜合地討論相關現象與其間的關聯 。先分析青銅技術出現以前的關鍵性背景 因素,再從青銅器出現前後的陶器與銅器 資料,分析銅器從歐亞草原的引進以及本 土化的過程。 首先,為了解青銅技術的多面性,本文一方面先回溯到大汶口、龍山文化的製 陶技術,以了解「構造性」思維模式的來源,並且指出陶工集團在火候掌握、材料 找尋、設計能力、與分工概念等方面的先進性,以至於當冶煉技術進入時,陶工集 團很快地就掌控新的鑄銅技術,並且進行大規模的改造。 其次從環境變遷角度考察,指出早期領先的山東、蘇浙地區的東海岸文化,可 能由於環境變遷導致領先的文化崩解,加 上歐亞草原因為後起變遷而「開通」,草 原技術的引進,使得洛陽地區有機會搶得進入青銅時代的先機。 最後是從幾種玉器的考察,指出在青銅器出現以前,東亞大陸已經形成貴重物 品貿易與資訊流通的網絡,這種網絡使得 二里頭文化有機會接受到必威体育精装版的資訊,也 是它將製成的貴重物品「外銷」到同時存在的城邦與大型聚落的基礎。 最重要的是,作者認為中國青銅技術基本上是透過歐亞草原傳入的,傳入的並 非單一的技術或成品,本文有系統地整理龍山時代晚期到仿銅陶器,以及各種殘銅 製品、鑄銅遺跡等,指出當時的製陶工匠可能觀察到幾種不同類型的打擊銅器,比 方圈足盉、雙大耳罐、爵形、觚形器等。在不同的類型的仿打擊銅器的陶器上,還 可以觀察到鉚釘、捲折、重複性幾何紋飾 等原本在打擊銅器上可見的現象。整理這 些現象,我們可以推論從龍山晚期一直到二里頭時期,大約有兩、三百年的期間, 東亞大陸上幾乎所有重要的聚落,都著手 進行銅器鑄造的實驗,這些實驗,大多數 都失敗了,即使有成功的,也未對整個社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575- 黃銘崇 東亞大陸的工匠也接觸到歐亞草原常見的開 放型單範鑄造和雙合範鑄造技術, 並且利用這種二維的技術製作三維的器物 ,陶寺文化就是這種嘗試的開端,但是銅 器的鑄造並未對陶寺文化既有的社會組織或政體形態形成太大的影響。最終成功的 則是二里頭文化,二里頭文化的工匠,成 功地利用複雜的二維技術,製作三維的容 器──爵──逐漸地開發切範技術,完成 塊範法的開發,並且在範上施以紋飾。雖 然二里頭時代的銅器,仍然具有打擊銅器輕薄的特色,但是技術系統本身,以及企 圖在範上施作紋飾,已經踏上了「重器」 之路。我們也從鄭州商城窖藏的一群方鼎 上,觀察到當時鑄銅工匠為了突破某些限制所做的努力,顯示他們的「構造性」思 維邏輯,這種思維邏輯加在器物上大量的施作饕餮紋,終於創造出殷墟與眾不同的 「重器時代」。 關鍵詞:青銅 塊範法 構造性思維 重器 -576- 邁向重器時代──鑄銅技術的輸入與中國青銅技術的形成 Toward An Age of Monumental Bronze: Importation and Formation of Bronze-making Technology in China Ming-chorng Hwang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Previously, a frequent argument amo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