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制造技术发展现状_精品.doc

解读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制造技术发展现状_精品.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读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制造技术发展现状_精品

解读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制造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精密多任务位级进模,具有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精度高、寿命长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冲模。 从精密多任务位级进模的冲制件来看,包括电机铁芯片级进模、空调器翅片级进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级进模、电子连接器级进模、彩管电子枪零件级进模、汽车零件级进模、家电零件级进模等。可以说,冲制件覆盖了电子、通讯、汽车、机械、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和家电等产品范畴。 从当前国内制造的精密多任务位级进模的水平分析,在模具的技术含量、制造精度、使用寿命和制造周期等方面均获得了明显进步。其中,部分高档优质模具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同类模具水平相当。下文先就此分为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级进模制造技术发展现状 1. 模具CAD/CAM技术的应用 通过运用模具CAD/CAM技术,模具设计品质得以提高,模具设计时间进一步缩短,推动了模具结构的优化,促进形成规范化、典型化、系列化、标准化的体系。模具制造技术实现了数控化,通过对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数控低速走丝线切割机、数控电火花加工机、数控平面磨床、数控内外圆磨床、数控坐标磨床、数控光学曲线磨床等精密数控设备的灵活运用,构建形成了加工精密多任务位级进模零件的主要手段和技术,这不仅保证了模具制造精度和品质,同时也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 2. 模具总体水平 电机铁芯自动片级进模 制造精度达2μm、步距精度达3μm、拼块精度 1μm、回转精度1’。模具在高速冲床上使用,具有自动冲压、片、扭槽、分组、回转等功能,模具使用寿命1亿冲次以上。易损备件可互换。冲制材料 0.50mm厚的硅钢片带料,经自动片形成铁芯组合件,铁芯组合的厚度可达到100mm以上,铁芯组合的外径可达200mm左右。 空调器翅片级进模 制造精度达2μm。以Φ7.2×48列翅片级进模为代表,模具18工位,两步进距,模具在高速冲床上使用,含有引伸、冲孔、翻边、冲百叶窗、异形切、边切、纵切、横切等工位。刃口备件可互换,模具使用寿命3亿冲次。冲制材料0.105mm厚的铝箔片带料,经自动冲压形成翅片列数为48列。模具的冲裁间隙 10μm有300处左右。还有翅片列数为36-72列。 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级进模 制造精度达2μm,易损备件可互换,模具在高速冲床上使用,寿命5千万冲次以上。冲制材料0.20mm厚的铜片带料,经自动冲压形成引线框架。作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载体引线框架,引线的脚数多、尺寸小、精度高、形状复杂,冲出的制品在镀镍处要求无毛刺。引线框架已有4排24列,脚数64只,最小间距尺寸为0.13mm。 彩管电子枪零件级进模 制造精度达2μm。以G5底零件级进模为代表,模具25工位,在高速冲床上使用,含有冲切、拉深、压筋、切边、翻孔、变薄拉深、整形、精冲小孔等工位,备件可互换,模具使用寿命3千万冲次以上。冲制材料0.245mm厚的无磁不锈钢片带料,经自动冲压形成G5底零件,精度达到0.01mm内,变薄拉深的孔径形位公差0.02mm内,制品外形品质要求零缺陷。 电子连接器级进模 精度达2μm,步距精度达3μm。例如手机连接器级进模,模具50工位,在高速冲床上使用,冲次速度达400次/min以上,冲制材料0.20mm厚的铜合金片带料,经自动冲压形成连接器,制品6处弯曲成形,形状复杂、精度高。其中3处内钩形接触点的一致性和高度要求达0.02mm内。备件可互换,模具使用寿命2亿冲次。 汽车零件级进模 成型模块的精度达到μm级。模具应用CAD/CAE/CAM技术,经CAE仿真成形分析,优化了模具结构、冲压工艺和制造手段。例如汽车刮雨器底盘级进模,重量20t左右,模具在大吨位冲床上使用,经冲切、拉深、弯曲、整形、冲孔等工位,形成多面体制品,制品形状复杂、曲面深度起伏大、精度高。冲制材料 0.61mm厚的高强度冷轧钢板,模具寿命100万次以上。 3. 模具制造周期逐步缩短 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深入推广与应用,促成了模具标准化程度的日渐提升,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已接近50%。模具标准化、模具制造技术数控化和模具标准件的广泛采用,有效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并同时提高了模具品质、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以较复杂的精密级进模的制造周期为例:小型的约50天,中型的约80天,大型的约110天。制造周期已与国际同类模具水平相当。 双排铁芯级进模 随着工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精密级进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要求日益严苛。例如,集机电技术一体化为代表的电机铁芯自动片硬质合金级进模,使用该类模具生产铁芯的厂家越来越多。并且,随高生产率的发展要求,双排铁芯模具、大规格铁芯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模具也随之大型化,精度要求和制造难度也相应地“水涨船高”。 鉴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