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授课.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疫授课

卫生防疫授课 一、埃博拉病毒 背景介绍: 埃博拉(别名:伊波拉病毒),首次公开亮相是1976年9月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巴姆巴地区的雅布库村庄。埃博拉热病第一例死者是马波罗?洛克拉,传教团的学校教师,他死于9月8日。不明白是什么导致了洛克拉的发烧、带血腹泻、呕吐、牙床和鼻、眼渗血,修女医院的护士们匆忙给他注射了抗生素、氯醛和维他命,静脉注射电解液治疗他的脱水。以后的几天,曾在医院看过病的一些人也在自己的村庄中死去,显示出同样可怕的症状。马波罗?洛克拉葬礼后不久,他的母亲、妻子和岳母也相继病倒。他的家人、朋友总共有21人死亡,只有三个人幸存下来,包括他的妻子,但她怀的婴儿却是死产。埃博拉病毒就是以雅布库村庄附近的一条河来命名的。 2、基本简介: 埃博拉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2014年非洲爆发此病毒疫情为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 危害: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生病毒性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 ) 传播方式:直接接触感染者及其体液等 致死原因: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等 理化特点:这种病毒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含酒精、含酚等有机消毒剂都非常敏感,对紫外线和热线也非常敏感。 生化武器:1992年,日本的奥姆真理教领袖麻原彰晃曾带领40名成员赴扎伊尔,希望获得此病毒,作为大屠杀工具,但最后并未成功。 前景展望:埃博拉病毒直至现在,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 (1)医务人员;(2)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 (3)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 (4)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 二、登革热: 1、简介: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通常约5-7天,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患者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少数病者会恶化至登革出血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乃至死亡,登革热引起的并发症往往是病人致死的主因。一般来说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2、流行病学相关: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在潜伏期末及发热期内有传染性主要局限于发病前6~18h至发病后第3天,少数患者于病程的第5天仍可在血液中分离出登革病毒。在流行期间,轻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占大多数,可能是更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在东南亚和中国海南省以埃及伊蚊为主;在太平洋岛屿和中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则以白纹伊蚊为主。雌性伊蚊习惯于白天叮咬吸血。伊蚊吸入带登革病毒的血液后病毒在其唾液腺和神经细胞内复制吸血后10天伊蚊即有传播能力传染期可长达174天。伊蚊既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亦是登革病毒的储存宿主,因为雌性伊蚊可经卵将登革病毒传给后代。 易感人群: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当地成年居民的血清中几乎都可检出抗登革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故发病以儿童为。主人被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对同型登革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并可维持数年,对异型登革病毒也有1年以上的免疫力。 流行特征 1)地理分布:登革热主要在北纬25°到南纬25°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在中国主要发生于海南、台湾、广东、福建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2)季节性:登革热的流行与伊蚊的滋生繁殖有关,主要发生于气温高多雨的夏秋季。在广东省为5~11月,海南省为3~12月。 3、发病机制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后,登革病毒的复制可抑制骨髓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再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临床症状: 1)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天。 2)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其他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 并发症:登革出血热 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