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初中化学NPK读书共同体株洲第十九中学活动通报.DOC

株洲初中化学NPK读书共同体株洲第十九中学活动通报.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株洲初中化学NPK读书共同体株洲第十九中学活动通报

株洲市初中化学NPK读书共同体协会攸县震林中学活动通报 (2015年4月)4月22日下午,株洲市初中化学NPK读书共同体协会一行来到了攸县震林中学。湖南省攸县震林中学,简称震林中学,脱胎于原攸县城区公立初中(攸县第五中学)。学校始创于1958年,2008年与攸县城关中学、震阳中学合而为一,2014年1月22日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位于攸县东城新区迎宾大道,占地103亩,总建筑面积为51150平方米。是目前攸县投资规模最大、教学环境最优、办学条件最好的公立初中,也是攸县城关地区唯一的公立初中。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复习阶段的实验教学。活动采用的是诊断和送教的方式进行,提供诊断课的是震林中学的贺铁良老师,送教的是NPK读书共同体核心学廖勇老师,两位老师都精心准备,为所有学员提供了研究的样本,值得所有学员学习! 攸县化学教研员陈珊兰老师读书共同体学员首先听取震林中学化学组贺铁良老师所上的复习课《物质的鉴别》,第二节课廖勇老师为所有与会老师上了复习课《实验室奇妙夜》。第三节课学校领导为我们介绍了学校发展的历史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情况,接下来全体成员首先分组进行了讨论,李勇老师、陈曾平老师、张海棠老师代表组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汇报。 市教科院周学良老师对此次活动做出了点评,并做了题为《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学术讲座。 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攸县的部分化学老师,活动得到了攸县教研室以及震林中学所有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校园文化与景色 活动合影 贺铁良老师上课 学生才是课堂主宰 廖勇老师上课 分组讨汇报 周学良老师点评 附件2:各组汇报意见第一组:视角:教什么 每一次的课堂观察都是一次难得的教师成长和学习的机会,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付出。 我们组观察的视角侧重于教师,即“教什么”。 1-1. 贺老师的教学课题是《物质的鉴别》教学目标的设计来源于考标“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物质”。教学目标与学案中的学习内容前后呼应,只是我们建议教学目标除了知识性目标之外,应综合考虑其他两个维度的目标,将其融合进来,力争更全面些。 1-2. 廖老师的教学课题是《实验室奇妙夜——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复习》教学目标直接紧扣考标,中考复习目标的制定完全结合考试标准、源于课程标准来制定,针对性强,完全符合考标、课标和学情要求。我们认为可以再结合本节内容将教学目标制定得更细化些。 2-1.在教学环节上,贺老师通过(1)梳理鉴别常识(约10分钟);(2)三个实验探究(实验一约15分钟,实验二约10分钟,实验三约5分钟);(3)练一练(约5分钟)。整个教学环节明显得突出了实验,体现了学科特点和复习课同样重视实验的教学理念。我们建议“实验一”因为有“鉴别常识”的铺垫,相对简单些,可以考虑压缩时间,在“实验三”上面要花多一些时间。同时我们也认为教师可以更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 2-2. 在教学环节上,廖老师的课堂始终有核心主线贯穿课堂,他利用自制精美的课件,呈现了吸引学生的三个情景。(1)“知识梳理(约10分钟)”环节去落实学生的基础,服务与中下层次的学生,对学生的基本操作、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意外的处理和树立学生实验信心等多方面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2)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鉴别探究(约30分钟)学生通过有效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并充分地利用了板书资源。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中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廖老师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3)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探究(约10分钟)师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动手实验,将题目问题具体化操作,真正使学生认识到了化学实验的价值和探究的意义。使学生的思维容量和科学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整个课堂的温度和学生的思维高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1.在课堂生成上,贺老师让学生关注到了实验中的“异常”: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久了之后有红色消失的现象。还很机智地回答了学生对于用闻气味区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问题(也许并不是每个人嗅觉都很灵敏,万一闻气味没鉴别,则学会用化学方法)。此外在鉴别“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镁、氯化钡、氯化钠”五种白色固体时,如果加水只把硫酸铜鉴别出来了,而未把氢氧化钠固体鉴别出来(因为可能取样太少,水较多没感受到升温),则可用已经鉴别出的硫酸将氢氧化钠鉴别出来。从这些细节体现贺老师对课堂预设很充分。 3-2.在课堂生成上,①廖老师非常关注学生是否规范地进行基本操作,如取样的量更具体化;②教师有示范性的操作,有很具体的实验指导;③学生回答方法之后,师生之间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来验证,说服力更强;④有丰富的板书资源,能适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