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松纺锤瘤锈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制说明-检验检疫标准管理信息系统
《》的编制说明 目的和意义疱锈病菌标准编制的主要工作过程 任务来源 《》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年下达的制标任务,计划编号2009B30y 。本标准项目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 2.2调查研究阶段 该标准立项后,标准起草小组成员便开始进行调研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收集到大量的有关相关资料 2009年7月至12月,通过CAB-PEST-CD,检索到了1957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全世界公开发表的有关北美松疱锈病菌以及柱锈菌属近似种文献100余篇,仔细阅读了其中部分重要文献,并参考了其他相关专著、网站以及私人通讯等,对该病菌的分布、寄主、生物学特性、检验方法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该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3起草阶段 起草组认真阅读了标准制定的一系列文件,对标准制定的格式、内容、术语表达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较系统的学习了标准的编写,并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一部分:标准编写》的要求进行标准起草。 2.4 征求意见阶段 分别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送发到相关科研单位、管理单位和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1个单位征求意见,根据反馈的意见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2.5 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及承担的工作 杨翠云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于翠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闻伟刚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1标准适用范围 适用于贸易性、邮寄、托运和携带进境的松属(Pinus spp.)植物.2 标准采用的原理 北美松疱锈病菌是一种转主寄生的柱锈菌属真菌病害,可在树皮上形成溃疡、疱症、肿大、环带等症状,并有红色或橙色的性孢子块的产生(直径48mm);有很多液态松脂状的溃疡伤口;松树的树顶部位或分枝死亡发生。 .3试剂、仪器、实验用具 根据对北美松疱锈病菌的鉴定需要而制定。 3.4抽样 依据“SN/T 2122-2008 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5 检验与鉴定 3.5.1 症状观察 主要观察抽取的原木木制品或苗木的树皮是否具以下症状特点: 1)病菌主要侵染寄主的茎部产生溃疡病斑,造成在树皮上有很多液态松脂状的溃疡伤口,有红色或橙色的性孢子块的产生直径48mm。表现为茎和树枝的肿大、环带、树皮破裂、流出树脂、形成癌肿。 2)病菌侵染树木,导致受侵染区域的上部树冠部位的叶片稀薄和树枝死亡,是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3)病菌的转主寄主植物的下部叶片黄褐色的夏孢子堆和褐色冬孢子堆,圆柱形。 3.5.2 病菌的形态特征 锈孢子器有包被,直径约3~6mm。锈孢子是生的分散个体,菌丝缺失或很少上部尖,似梨形,泪珠橘红色壁无色,两端较厚,细疣状,光滑疣的高度小于1,19~24×32~66。 夏0.1~0.3mm,经中间孔口裂开夏孢子呈球形,壁基本无色,1.5~2厚,多有稀疏的小刺20~33×22~28。 冬孢子堆圆柱形,高10.1~0.2mm,橙褐色。冬孢子椭圆形或圆柱,12~15×32~44。壁光滑,厚2~3.6结果判定 如果待检样品上病菌为害寄主产生的典型症状和病菌孢子的形态特征,分别与所描述的相符,判定为检出疱锈病菌。 检测报告检出的检测报告应包含本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所产生的数据:。主要参考文献[1] Cannon, P. F. (2007) Cronartium quercuum. IMI Descriptions of Fungi and Bacteria No. 1724. CAB International, Europe, Egham, UK. [2] Cannon, P. F. (2007) Cronartium himalayense. IMI Descriptions of Fungi and Bacteria No. 1723. CABI, Europe, Egham, UK. [3] David W. J. (1986) Cronartium comandrae. Forest insect & didease leaflet 62 , 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vice. [4] EPPO quarantine pest,Prepared by CABI and EPPO for the EU under Contract 90/399003 [5] Geils, B.W.; Jacobi, W.R. (1990) Development of comandra blister rust on lodgepole pine.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