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 林分生长量的测定
第八章 林分生长量测定 测定林分生长量的方法较多,但基本上可区分为固定标准地法和临时标准地法两类。 临时标准地法,又称为一次调查法,它是通过设置临时标准地(或随机样地),用一次测得的树木直径生长量和林分直径分布预估未来林分蓄积生长量(净增量)。 属于此类的方法有:材积差法、一元材积指数法、林分表法、双因素法等。 前三种方法常用来测算林分蓄积生长量。 一、林分生长量的概念 (一)林分生长的特点 林分生长与单株树木的生长不同,单株树木随年龄 的加大,其树木的直径、树高及材积而增加,在树木被 伐倒或枯死之前其材积一直在增加。而林分在其生长过 程中有两种作用同时发生,即活立木逐年增加其材积, 从而加大了林分蓄积量;另外,因自然稀疏或抚育间伐 以及其它原因使一部分树木死亡,从而减少了林分蓄积 量。 森林抚育(如抚育间伐)正是基于这一自然规律所采取的人工调节措施。再加上由于其他原因(指虫、病、风、冰、雪等灾害)而死亡的林木,使得活立木株数随着林龄的加大而减少的现象更为明显和复杂化。 (二)林分生长量的分类 下面以一个调查间隔期林木胸径两次测定的结果,来说明林分结构变化及各种林分生长量(图8—1(a))。如果在两次测定期间,所有林木的胸径定期生长量恰好是2cm(径阶大小为cm),则整个胸径分布向右推移一个径阶,如图8—1 (b)。 (三)林分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由上述定义,林分各种生长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述 公式表达: 1.林分生长量中包括进界生长量 2.林分生长量中不包括进界生长量 在每一组公式中减去进界生长量(I) 从上面两组公式中可知,林分的总生长量既包括全 部活立木的材积生长量( ),这类林木在森林经营 过程中称为保留木,又包括在间隔期内由于林分内林木 株数减少而损失的材积量(C+M0)。这类林木在间隔期内 只生长了一段时间,而不是全过程,但也有相应的生长 量存在。 第二节 林分蓄积生长量的确定 用材积差法测算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步骤: 二、林分表法 2、累积分布曲线法 根据现实林分各径阶株数累积频数及胸径生长 量与胸径的关系,绘制累积频数曲线预估未来林 分直径分布,并利用根据利用一元材积表查算出 的现实林分蓄积及未来林分蓄积之差推算林分蓄 积生长量,这种方法称作累积分布曲线法,亦称 作林分表法。 方法步骤如下: 1)计算各径阶的累积株数百分数。 2)以各径阶的上限值及累积株数百分数绘制散点图,并用折线连成现实林分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如图8-4。 3)依据胸径生长量与胸径的关系(经验方程或 随手曲线),计算出各径阶上限所对应的蓄积生长量及径阶上限生长,如12cm径阶的上限为14cm,它所对应的胸径生长量为1.89cm,则12cm径阶的上限生长总量为14+1.89=15.89cm。 4) 三、一元材积指数法 四、双因素法 五、固定标准地法 用围尺检径,精确到0.1cm并画树木位置图。 (6)应详细记载间隔期内标准地所发生的变化,如间伐、自然枯损、病虫害等。 (三)固定标准地生长量的测算实例 下面以黑龙江省第599号固定样地为例,说明树木编号固定样地的生长量的测算。 1.省级固定样地(599号)两次测定资料(见表8—7) 2.胸径生长量 胸径生长量直接由固定样地两次检尺资料获得(注意要剔除异常的测定值)。 3.蓄积生长量 由固定样地两次检尺资料,查一元材积表可直接获得该林分每公顷的净增量、枯损量、采伐量、进界生长量、纯生长量、毛生长量。 (如每木检尺)。若假设在同一径阶内,所有林木均按相同的直径生长量增长,即按相同的步长ZD转移。从而未来的林分直径分布可根据过去的直径生长量予以推定。 下面介绍两种预估直径分布的方法—均匀分布法和累积分布曲线法。 1、均匀分布法 假设各径阶内的树木分布呈均匀分布状态(如图8—2)。图中的ABCD矩形面积代表任意 一个径阶内的株数(n),AB为径阶大小,用C表示。令X等于AD,则 。 的面积代表移动的株数,DD′为直径定期生长量,记为 。 则 (8—2) 令 为移动因子,则各径阶的移动株数为 。径阶的移动株数随Rd的变化见表8—4。 现仍用落叶松标准地的调查数据及胸径生长量(表8—2)的资料说明本法的步骤(表8—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技术规范.docx VIP
- 胃肠疾病的超声诊断答案-2025年度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英文电影赏析(共46张精品课件).ppt VIP
- 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PPT .pptx
-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整体教学设计.docx
- 坏死性筋膜炎.ppt
- 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课件(共13单元)项目8、配置DNS服务器.ppt VIP
- 10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图集.docx
- 一种用随机点尿来评估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量的方法.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