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果树病害及其防治3 柑橘病害(上)
(一)柑橘黄龙病 Citrus Huanglongbing * 黄龙病菌为《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06)所列出的23种内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 黄龙病于1919年首次发现于我国广东潮州。该病在台湾亦称立枯病(likubing);在国外称梢枯病(dieback,印度)、叶斑驳病(leafmottling,菲律宾)、叶脉韧皮部退化病(citrus vein phloem degeneration, 印尼)和黄枝病、斑驳病、青果病(yellow branch, mottling, greening,南非)等,现在国际上通用名为黄龙病的中文拼音。 * 在国外分布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盂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越南、日本、沙特阿拉伯、也门、布隆迪、喀麦隆、中非、科摩罗、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毛里求斯、留尼旺、索马里、南非、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巴西。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4省(区),四川、江西、云南、贵州、浙江和湖南等省局部地区(大致北纬28°以南柑橘区)也有发生。该病在亚洲和非洲多个国家与地区发生严重,损失巨大。 * 幼龄树发病后一般在1~2年内死亡,老年树发病后则在3~5年内枯死或丧失结果能力。在广东柑橘场,仅1982年就有100多万株树毁于该病。 一、症状 柑橘的各生长期均能感染黄龙病。7~8年以下的结果幼树最易感病;苗木、未结果的幼树和15年以上的老树则发病较少。以夏梢和秋梢上发生最多,春梢次之。该病发病初期的典型症状是在浓绿的树冠中有数条枝梢黄化,按广东潮州语,果树的新梢称为“龙”,故名黄龙病。 (一)叶部症状 其叶部症状有3种类型: 黄化型 在抽出新梢后新叶初长成,转绿的过程中停止转绿,呈现均匀黄化,直立,叶片大小正常,但叶片质地硬而脆,后脱落。该类型在夏秋梢上发生较多,而春梢较少。 斑驳型 新梢上叶片转绿后,从叶片基部和近基部叶缘开始,逐渐褪绿成浅黄色至黄色,并逐渐继续向上部和中间扩展成不规则黄斑,整叶呈不均匀的黄绿相间的斑驳状,叶片可较长时间不脱落。该类型在春、夏、秋梢均可发生,是田间诊断黄龙病的主要依据。 类缺素型 叶脉及叶脉附近呈绿色而脉间叶肉呈黄色,类似缺锌、锰症状。病叶变小、狭长,无光泽,直立而硬化,革质感。该类型多发生在上年病枝新抽生的枝梢上以及中、后期病树上。 (二)果实症状 发病初期,果一般不表现显著的病状。后病树果易脱落,果小,果皮与果肉相贴较紧,颜色较淡,种子不正常。有时果实的中轴较紧实,色褐,还有些果实呈畸形,果脐常歪至一边;有的品种在果蒂附近为橙黄色而其余部分仍保持青绿色,形成“红鼻果” 。 (三)花部症状 病树开花早而多,畸形,多不结果,花瓣多,短小肥厚,颜色较黄。小枝上的花常聚集成团,最后大多脱落。 田间黄龙病诊断调查的重点为易感品种,例如椪柑、蕉柑,主要症状依据为黄化和斑驳症状,及是否有柑橘木虱的存在。始病期重点观察夏、秋梢上是否为1~2个新梢的叶片停止转绿,变黄质硬,无光泽,有革质感。叶片转绿后,重点观察是否有斑驳症状。 注意黄龙病的症状与缺素症的区别。缺氮表现为均匀黄化,缺锰、锌则表现为叶脉间黄化,且缺素症状表现为全株性。 1.分类地位 病原为细菌界普罗斯门韧皮部杆菌属(Liberibacter)。根据对热的敏感性不同,将该属分为亚洲韧皮杆菌L. asiaticus(= L. asiaticum)(又称亚洲种,耐热型)和非洲韧皮杆菌L. africanus(=L. africanum)(又称非洲种,温敏型)2个种。亚洲韧皮杆菌(L. asiaticum)引起黄龙病,非洲韧皮杆菌(L. africanum)导致青果症状。最近,在巴西发现一新种,命名为美洲韧皮部杆(L. americanus);南非发现一非洲韧皮杆菌的1个亚种,命名为(L. africanus subsp. capensis)。由于韧皮部杆菌属目前尚难以人工培养,故又称为韧皮部难养菌。该类病菌过去曾称为类细菌bacteria-like organism(BLO)。 二、病原 3. 理化性状 亚洲韧皮杆菌(L. asiaticum)革兰氏阴性。适应较高温度,发病适温27~30℃,对青霉素和磺胺嘧啶敏感。49℃湿热空气处理接穗和病菌56~60min,可杀死韧皮部内的病菌,用盐酸四环素、盐酸土霉素或青霉素G钾盐1000mg/kg浸泡接穗2h,亦可消除病菌。非洲韧皮杆菌(L. africanum)适应较低温度,发病适温为20~25℃。 4. 寄主范围 黄龙病菌(亚洲型)主要危害甜橙 和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