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史地]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人教必修一上课
秦朝(形成);;一个官职的变化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猜一猜:下面两句话分别形容谁?;好了歌;★作为皇帝专制的封建社会皇帝是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权利交出去的,因为一旦将权力分给别人,自己就有被制约的危险。但皇权的无限扩大性与皇帝的精力有限性的矛盾,必然导致丞相制度的产生。在封建制度下,君权与相权矛盾长期存在。;1、从李斯等人看秦汉初期丞相地位 2、从卫青等人看汉武帝时期决策机构的变化 3、从魏征的进谏看唐代宰相的实权 4、从《杨家将》看宋代决策方式的变化 5、从明代胡惟庸案看宰相的必然下场 6、从和珅与魏征比较看清代机军大臣地位;(1)从李斯等人看 秦汉初期丞相 地位;秦代:三公九卿制;(3)从魏征的进谏看 唐代宰相的实权;;工;(4)从《杨家将》看宋 代决策方式的变化;传说中的杨家将前赴后继,忠烈满门,远比真实的历史更为苍凉悲壮,更为扣动人心。杨令公力战而死,杨六郎、杨宗保披挂上阵;男人拼尽了,;★传说杨继业儿子杨七郎天生神力,15岁一拳打死潘仁美儿子潘豹,两家从此结下深仇。潘仁美挂帅镇守边关,利用职权,派先锋杨继业带领士卒出征,与辽国作战。潘仁美欲置杨业于死地,不予兵支援。杨业终因寡不敌众粮绝草尽,不得已派儿子七郎回营搬救兵,潘用药酒将七郎灌醉乱箭射死。杨业盼子不到,摘金盔李陵碑碰头丧生。;皇帝;(5)从明代的胡惟庸案 看宰相的必然下场;★胡惟庸专擅朝政,越发猖狂,他贪污受贿,排挤任何不服从他的人,甚至敢于挑战朱元璋的权力,私自截留下属的奏章,官员升降,处决犯人,都不经过朱元璋的批准。1373年,胡惟庸挤走了另一个丞相汪广洋,独揽丞相大权,并掌权七年之久。 ;1、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1、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二、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结合资料,分析明太祖废丞相的历史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时下,古装电视剧充斥荧屏, “正说”“戏说”大行其道,历史在编剧笔下“随意安排”。正如《???熙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时期的两个重臣明珠、索额图就分别被称为“明相”“索相”。某同学是一位热心观众,她观后马上给编剧写了封信指出他们的错误,要求更正。你觉得她的理由是什么?编剧回信说“我们并没有搞错”他们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 某同学的理由可能是: (1)明朝已经废除丞相,清朝不可能有丞相。 (2)他们的真实身份应该是辅政大臣。因为地位比较高,可能被人私下称为“相”,但他们没有丞相的决策和行政大权。 (3)这样可能误导观众,让人以为清朝还有丞相。 编剧的理由可能是:我们所说的相是“宰相” 而不是丞相;★劳模朱元璋:据统计过,曾经仅仅8天内,朱元璋就收到了1666件公文,合计3391件事,平均每天要看200文件,处理400事情。他这么不停的干活,使得他很讨厌那些半天说不到点子上的人,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户部尚书上了一篇奏折给朱元璋,朱元璋让人读给他听,结果读到一半就用了将近三个钟头时间,都是什么三皇五帝,仁义道德之类,还没有讲到实际内容。朱元璋气极,命令马上传户部尚书进见,让侍卫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材料一:明太祖: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设内阁;明朝设立内阁;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太祖;张 居 正;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明朝内阁和西方内阁制度的区别; 材料一:皇帝……命那些大学士在每一个奏章或案件上,签注意见,写出对该事的分析和应如何反应的建议,甚至皇帝颁发命令的草稿,都一并拟好呈上。——当时术语称为“票拟”和“条旨”。皇帝即根据这些签注,加以批示。于是,不久之后,大权遂渐渐滑入大学士之手…… 内阁大学士有数人之多,并不是每一位大学士都可签注意见,必须资格最高,深得皇帝信任的人,此人即世人所称的“首相”——首席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一一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