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教案 23古代诗词管理
?
初中语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教案 23古代诗词
?
?
23古代诗词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2、掌握诗文的含义。 3、了解木兰形象。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解题。 简介这首诗产生的年代和木兰其人。 ①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②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期间(386—557)。北魏(又称“后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点,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 ③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 二、正音、解词。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讨论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步骤是:(1)教师范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前一个单元里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 (2)学生齐读一遍后答问。 (3)根据学生答问情况再提问,再齐读全诗,进一步认识民歌的叙事手法。 ????①诗中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如“阿爷无大儿”两句、“可汗问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两句,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可见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也有个别书面语句如“万里赴戎机”四句,这是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修改、润色的结果。 ????
;②民歌叙事常抓住重点加以铺排,铺排的办法很多: ????排比:如“爷娘闻女来”六句、“东市买骏马”四句。 ????复沓:如:“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复沓跟叠句的区别是:叠句不换字,而复沓可以更换个别词语。) ????顶真(又称“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③民歌的基本形式是四句一节,偶尔也有六句一节的。本诗共14节(可让学生自行划??,除第8、11、12三节各6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 ????④民歌中有三种基本手法:叙述,称“赋”;比喻,称“比”;由一事物(往往有具体的形象)引出本题,称“兴”。(可让学生先分析开头两句和结尾四句,提出“兴”和“比”;再说中间——这就是“赋”。)??? 四、诵读练习。 步骤是:(1)归纳各段大意,再合并为四大段,分段进行背诵练习;(2)每段先齐读,再以点拨方式作诵读指导,然后自由练习背诵;(3)检查背诵。下面只写出诵读指导的要点。 ????第一段(第1至4节):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要先设想这个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达后的困难处境。???? ????①前两句写木兰平日在家劳动的情形,应读得缓慢些,读后作稍长停顿。为什么?(要让读者想象她不仅勤劳,而且技巧娴熟。) ????②“不闻”——谁“不闻”呢?(父亲)这是木兰见到“军帖”之后,出现了不寻常的情况:停机而叹。父亲感到奇怪——这正是情节的开端,当轻声徐徐而读。读完,径直接读“问女”二句。???? ????③木兰答父问的基调是深沉的,但其间又有变化。木兰本有所思,为什么偏要说“无所
思”、“无所忆”?(宽慰老父)“昨夜”一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家)如此低沉的诗句该怎么读呢?(低而缓)到段末,感情有变化吗?(转为坚定)“愿为”两句应当读得恳切些。 ????至此,木兰已说出自己的打算,可是父亲(还有母亲、阿姊)同意吗?(同意)但诗中不提,这是一次“跳跃”。为制造悬念,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第二段(第5至7节):木兰置办战具后奔赴战场。 ????要设想青年人纷纷置办战具的热烈图景和北方广阔原野的画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头脑里出现木兰策马飞奔的英雄形象。???? ????①“东市”一句是承上文“市鞍马”而来,但中间又有“跳跃”,该怎么读呢?(要突然振起)下面三句呢?(要加快节奏)为什么?(军情紧急,刻不容缓。) ????②第6、7两节既有叙事,又有抒情,诗中是怎样叙述万里征途的?(辞爷一宿黄河;辞黄河一宿黑山,两天就走完了,概括得多好。)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思亲;向往战斗)“黄河流水鸣溅溅”给人怎样的感受?(悲壮)“胡骑鸣啾啾”呢?(战斗的激情。) ????叙述和抒情二者哪一件为主?(抒情)思亲和向往战斗二者哪一种为主?(向往战斗)可见,这段当用抒情的调来读,既刚强又柔婉。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熟练地掌握诗文的意思。 第二教时 一、继续分析诗文。 1、第三段(第8至10节):十年战斗生活,入朝受贺,辞宫不就。 ????这三节课本原作两段,有两个场面。读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地理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4课件精品.ppt
- 初中地理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课件精品.ppt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2012年秋使用苏科版精品课件:1.2《轴对称的性质》2推荐.ppt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2012年秋使用苏科版精品课件:1.2《轴对称的性质》3推荐.ppt
- 初中地理课件 地理水资源推荐.ppt
- 初中地理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件精品.ppt
- 初中地理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复件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说课课件精品.ppt
- 初中体育与健康说课课件推荐.ppt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2012年秋使用苏科版精品课件:1.2《轴对称的性质》5推荐.ppt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2012年秋使用苏科版精品课件:1.2《轴对称的性质》8推荐.ppt
-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20张ppt).pptx
-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课件.pptx
-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2张ppt).pptx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_熔化和凝固_课件 (共46张ppt)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pptx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5节_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_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pptx
- 2025年山东省中考英语一轮复习外研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61页,含答案).docx
- 2025年山东省中考英语一轮复习(鲁教版)教材核心讲练六年级上册(24页,含答案).docx
-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共48张ppt)1.pptx
-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17张ppt)1.pptx
- 唱歌 跳绳课件(共15张ppt内嵌音频)人音版(简谱)(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快乐的一天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