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学》 课程标准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护理系 妇产科护理学教研室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结合我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紧紧围绕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以提升护理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我校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根据我校护理专业特点,特制定新的《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也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临床专科护士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内容与妇产科护理的任务密不可分。研究对象包括生命各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女性,以及相关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研究的内容包括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指导。分娩期妇女的护理腹部四步触诊和骨盆外测量的操作方法 2.正常分娩过程中的胎心监护 3.外阴擦洗、消毒的具体操作方法 4.正常分娩过程中保护会阴的时间及方法 5.新生儿脐带处理、沐浴和新生儿打包 6.了解产程图的绘制方法 7.产褥期妇女的妊娠期:流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妇产科手术病人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措施。 【目的要求】 1.熟悉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学习目的和方法。 2.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3.了解当代妇产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一)妇产科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二)当代妇产科护理的发展趋势。 (三)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学习目的和方法。 【重点难点】妇产科护理学的内容、学习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和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骨盆的组成、三个平面及骨性标记。 2.掌握内、外生殖器的解剖、组织结构特点及内生殖器的功能。 3.掌握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功能。 4.熟悉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5.了解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生殖系统解剖 1.骨盆:骨盆的组成、骨盆的分界;骨盆的平面;骨盆的分类:女性骨盆、男性骨盆、类人猿骨盆、扁平骨盆。 2.骨盆底:骨盆底的结构及功能;外层、中层、内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会阴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3.女性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的解剖特点和功能。 4.女性内生殖器:阴道的位置、解剖特点及功能;子宫的位置、解剖特点、功能、子宫的四条韧带及其功能;输卵管的位置、解剖特点及功能;卵巢的位置、解剖特点及功能。 5.邻近器官 ?内生殖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二)生殖系统生理 1.女性一生各时期的生殖生理特点: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老年期。 2.月经的临床表现:月经、初潮、月经周期、月经经期的概念;月经血的特点、月经期的表现及健康教育。 3.月经周期的调节激素:性周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下丘脑的调节激素及功能、垂体调节激素及功能、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分泌的性激素的生理功能;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阴道粘膜、宫颈粘液、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月经的周期性调节机制。 ?【重点难点】 1.重点:内、外生殖器的解剖、组织结构特点及内生殖器的功能;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的功能。 2.难点: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月经周期的调节。 第三章?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妊娠、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 2.了解受精、植入过程。 3.熟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功能。 4.熟悉不同时期胎儿发育的特点。 5.熟悉妊娠期母体各系统的生理变化。 6.熟悉不同妊娠周数的子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 7.熟悉妊娠各期的诊断要点。 8.掌握预产期的推算方法、腹部四部触诊法、骨盆外测量的方法。 9.熟悉早、中、晚期孕妇的护理评估、可能存在的护理诊断、预期目标及护理评价。 10.掌握早、中、晚期孕妇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11.熟悉分娩先兆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妊娠生理 1.受精与着床:受精、受精卵的输送和发育、着床、蜕膜的形成。 2.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和功能:胎盘的形成、结构、功能;胎膜的组成;脐带的组成和功能;羊水的形成和功能。 3.胎儿发育特征(8周末、12周末、16周末、20周末、28周末、40周末)。 (二)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1.生理变化: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在妊娠期的变化;乳房在妊娠期的变化;妊娠期母体各大系统的变化。 2.心理社会调适:妊娠期妇女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孕妇的心理调适。 (三)妊娠诊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