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精品教案课件亲社会行为.pptVIP

《社会心理学》精品教案课件亲社会行为.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精品教案课件亲社会行为

忏悔 忏悔能使一个人的心理感到好受,使个体的内疚感降低。 在一项研究中,实验者要让被试相信,由于被试使用了不好的信息而破坏了实验的结果。之后一部分被试有机会向实验者忏悔自己的错误,而另一些被试则没有这样的机会。同时还有一个控制组,该组被试并不认为自己破坏了实验结果,随后测量被试愿意继续参加实验的时间。结果如下图所示:内疚感增加了人们的助人行为,忏悔降低了罪恶感,也减少了助人行为。 * * *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 水平 大致的年龄段 简要的描述和典型反应 快乐主义 学前、小学低年级 只关注自己的需要。是否提供帮助主要根据是否会对自己有利。如“我不能帮助她,否则宴会我会迟到的” 需要定向 小学和少数学前儿童 把他人的需要作为提供帮助的合理根据,但很少表现出移情,不能帮助时也不会产生内疚感。如“我帮助她是因为她需要帮助”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 水平 大致的年龄段 简要的描述和典型反应 模式化的赞许定向 小学和一些中学生 关注外界的赞许,对好与坏的刻板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个体的思维。如“如果我帮助了别人,妈妈会表扬我” 移情定向 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 开始根据移情做出判断,有时候也会根据责任和价值观做出判断。如“因为她很痛苦,能够帮助她我很高兴”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 水平 大致的年龄段 简要的描述和典型反应 模式化的赞许内化的价值观定向 少数中学生、小学以上 根据内化的价值观、规范、信念和责任来判断是否提供帮助;违背这些原则会削弱个体的自尊。如“我拒绝捐款是因为慈善机构浪费了太多的筹款,很少把它给予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三亲社会行为发生与发展的理论阐释 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本能论 亲社会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是一种为保护物种的生存而牺牲个体的内部机制。 本能论 在蜘蛛和螳螂的婚礼上存在着一种极端自私和极端利他的行为。。雌蜘蛛和雌螳螂仅仅为了获得一顿美餐,在“新婚之夜”就残忍地将自己的“夫君”吃掉,而雄蜘蛛和雄螳螂明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极端悲惨的命运,却依然“义无反顾”。或许这是它们期待已久的一次机会,因为它们遇到雌性的概率很小,错过了也许就终生不能交配。因此为了“新婚夫人”?有更好的营养将自己的后代培养长大,这样的牺牲在它们看来也是值得的。?? 本能论 魑幅是一种以吸食其他动物的血为生的蝙蝠,如果连续三夜吃不到血就会饿死。但是并非每只魑幅每夜都能吸到血,然而没有吸到血的魑幅并不会因此而饿死。威尔金森在哥斯达黎加观察了魑幅的血液反哺行为。一只吸到血的魑幅把血吐给另外一只正在挨饿的魑蝠,而两只魑幅并不仅仅限于亲代与子代的关系。这种行为可与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爱相媲美,让人深为感动 本能论 鸟类中杜鹃可谓是“臭名远扬”。杜鹃自己不会筑巢,更不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哺育雏鸟。它们为后代所做的事情就是去寻找其他鸟类的巢以及养父母,即寄主。比如沼泽地里的芦营或者是森林里的大山雀。杜鹃利用它的卵与寄主的卵极其相似而将寄主蒙骗过去。而更令人感到可恨的是,刚出生的小杜鹃就大开杀戒,将自己的“义弟妹”——寄主的卵一个不剩地推出巢外,寄主似乎“既往不咎”,仍然将小杜鹃当作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直到长大。在这个事件中芦营和大山雀树立了利他的榜样。 Who Do We Help? 80 60 20 0 40 % Helping High Medium Low None Genetic Relatedness 三亲社会行为发生与发展的理论阐释 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习得论 亲社会行为是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学习而形成的,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与年龄有关,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利他行为的,要到一定的年龄才可能发展起来。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儿童期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之帮助) 起源于婴儿期(Rheingold,1982) 观察三组婴幼儿(年龄为18 ,24 ,30 个月) 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如整理散乱的杂志、叠衣服、扫地和整理床铺) 的情况,发现65 %的18个月的婴儿和所有的30 个月的幼儿能够,也愿意帮助成人做这些家务。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儿童期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之帮助) 发展趋势: 从幼儿到小学中期,儿童的助人行为呈增长趋势并且逐渐达到最高峰; 到了青少年早期,则呈下降趋势,; 成年早期开始又有所增加 紧急情境下的助人行为则在个体身上发生得较晚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儿童期四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之合作) 起源于出生后第二年 发展趋势: 绝大多数18~24 个月的儿童可进行合作游戏。同时,他们也表现出更多的与成人合作的倾向。 随着年龄的增长, 合作的目的性、稳定性逐渐增强, 合作范围不断扩大,逐渐由两人间的合作发展到三、四人之间乃至更多的人之间的合作。 合作及合作解决问题的策略随年龄不断提高,并且日趋多样、复杂和有效。 亲社

文档评论(0)

rabbitc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603701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