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购买实践.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同购买”,这个可以有 5月28日,在上海丽园路501号——上海社会创新孵化园参加了一天很有意思的活动,名字起的也有创意“农好农夫市集”,主办者是“上海健康消费采购团”,简称“上海菜团”。事先阅读了微博上流传的海报,看到一些很有煽动性的广告语:“想吃上健康、放心的农产品吗?想对它们的来龙去脉说出个所以然吗?那就来上海农好农夫市集,认识健康农业的生产者吧!” 虽然是第一次,但“农好农夫市集”还真像个小菜市场,引来周遭居民携儿带女前来采购。在上海社会创新孵化园内的空地上,上海、浙江、北京、常州、合肥等地共八家健康农业生产者、有机农业实验者,四家倡导社区支持农业和公平贸易的非营利机构,搭起一个个白色小展篷,展销黄瓜、生菜、番茄、蘑菇、香草、大麦茶等农产品。有一家环保NGO做的“生耕农社”,打出“0盈利”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且欢迎消费者去农场参与“劳动换大米”工作假期——让消费者深入田间地头,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了解生态蔬菜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建立农夫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感。 这个市集最大的亮点是,生产者们集体承诺“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激素和添加剂”,他们“有对土地、自然和农耕文化的热爱”。生活在上海等大城市的消费者,很少有机会和途径直接从农夫手里够买到农产品,这样一种接触、消费、交流的方式,可以唤起城市消费者对安全食材、对土地、对农耕文明的兴趣,进而成为支持有机农业、自然农法实践的“粉丝”。那天,禾邻社的志愿者们还邀请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起跳“大地舞”。铺了一层稻草,手拿稻穗,翩翩起舞,随心而动,互动的市集充满欢笑与快乐。事后统计整个市集参加人数超过500人。 争议“消费者运动” 当天下午,主办方还举行了一个生产者与消费者对话沙龙,出席者约50人。也许是第一次亲密接触,消费者的提问都是细节性或技术性的问题,比如种子从哪里来,比如不用化肥怎么保持土地肥力,比如消费者凭什么相信生产者等等。在我看来,如何搭设平台,让生产者和消费者成为伙伴,通过消费支持生产,有机农业和自然农法实践才有出头日,否则就是一条死路。就像这个市集,它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营造了一种认同感和一个对话空间。 我站起来提问时,先请教台上坐的10来位所谓“农夫”:“是农民的请举手。”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我说,你们这些文化人在做的只不过是“先锋试验”,真正的有机农业和自然农法实践者主体应该是农民,你们永远是边缘而不是主流。在中国18亿亩基本农田这个分母里,他们的量太微不足道了。因此,我进一步提出:你们不应该自己走在前台,而是把农民推向前台。文化人应该做的是发起消费者运动,让消费者组织起来,通过共同购买等方式来推动健康生产,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农业变革,有机农业才会一步步走向舞台的中央。 不过,主持人没能理解我的意思,她说:“看来大家对农民的定义不统一,台上各位可以来回应一下,什么是农民……”呵呵,我可不会称台上这些搞农业试验的文化人为“农民”,在崇明岛种水稻贾瑞明自称为“自然农夫”,他也没说自己是“农民”,他们可以叫“文化农夫”或者“城市农夫”。贾瑞明看上去很黑,加上这些年的田间劳动,外表像农民了,但他是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还有一位名声更响的叫石嫣,她跟贾瑞明是同乡,师从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刚博士毕业,目前是“小毛驴市民农园名誉园长”。石嫣说,一开始她帮助农民搞可持续农业试验,后来发现有了好产品没有市场也白搭,现在回过头来做城市消费者工作,发动市民参与。只有架起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桥梁,让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交流、消费,才有出路。石嫣提出一条口号:“城乡互动,健康生活。” 在台湾,也有一位代表性人物,赖青松,媒体称之为台湾最高学历的新世代“田间管理员”,别号“硕士农夫”。赖青松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工程系毕业,曾在主妇联盟工作,后来到日本取得环境法的硕士学位,二○○四年春天回到台湾,举家迁到宜兰,租了一块农地,下田种水稻,实践有机农法及生态农法。此举,让他的大多数朋友和导师都瞪大了眼睛。但几年之后,赖青松就成了台湾“农委会”新农业运动“漂鸟计划”的代言人。赖青松的口号是“相招来作田,让都市人也能吃到自己种的米”,他原以为,农夫的工作就是种稻,但他慢慢体会到,原来,农夫在田间阡陌中种下的,是自己的心。“唯有更多人用心陪伴的土地,才能生产出真正滋养人们身心的食粮。” 一样下田种稻的贾瑞明会成为“大陆版赖青松”吗?我指的是,他会成为大陆新农业变革的代言人吗?当天晚上,回家后我在新浪微博发了一个微博提到一句:“关键是要有【消费者运动】配套,否则有机农业试验没有消费支持,怎么搞?”补的一个花絮,下午沙龙结束,东方早报记者XXX跑过来采访我,认为我说到了点子上。其实石嫣发言中已经提到了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性,遗憾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