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特色文化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南特色文化概要

湖南特色文化 制作人:邹芳 梅旭 舒志强 讲解人:尹文燕 我们生活中的湘绣 了解湘绣  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 从1958年长沙楚墓中出土的绣品看,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就已有一定的发展。一九七二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湖南地方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此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质朴而优美的艺术风格。随着湘绣商品生产的发展,经过广大刺绣艺人的辛勤创造和一些优秀画家参与湘绣技艺的改革提高,把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移植到绣品上,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划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绣品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生机勃勃 虎 绣 湘绣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曾在巴拿马、芝加哥等世界博览会上获奖。民间有“苏猫、湘虎”之说,湘绣狮虎毛纹刚健直竖,眼球有神,几可乱真。 湘虎以精细入微的绣法将虎凶猛的神态表现无遗,虎绣细微的胡须、细腻的绒毛皆体现出了湘绣的形象生动逼真。 古朴淡雅 随着湘绣商品生产的发展,经过广大刺绣艺人的辛勤创造和一些优秀画家参与湘绣技艺的改革提高,把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移植到绣品上,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运用七十多种针法和一百多种颜色的绣线,充分发挥针法的表现力,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绣品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质感强烈,形神兼备,风格豪放,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孔雀与服饰的结合 简朴而亮丽,具有民族风味 孔雀丰姿措约 花纹流畅、华而不俗 · 湘绣鱼;双鱼戏秋叶;名城绣庄;湖南衡阳;纯手工刺绣;家居挂饰 · 面料:丝绸 · 品牌:中国湘绣 · 起批价格:≥ 1件 ,926.00元/件 湖南——戏剧文化 辰河戏 地方大戏剧种。主要流行于怀化地区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及于黔东、鄂西、川东南部分地 区。清乾隆、嘉庆年间即有职业班社。分高台班(舞台演出),矮台班(木偶戏)和围鼓堂(坐唱)三种演唱形式。建国后,溆浦、沅陵、辰溪、芷江、泸溪等县建有专业剧团。1955年定今名。  辰河戏以高腔为主,兼有低腔、昆腔、弹腔。旧时称“高腔班”。十九世纪引进弹腔,后又受常德汉戏影响,加入了汉剧艺人和剧目。声腔以高腔和弹腔为主,传统剧目中有许多整本高腔戏。弹腔则由南北二路组成,属于板式音乐,南路深沉柔和,北路明朗活泼。 偶戏 偶戏,又称傀儡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戏剧。湖南木偶见于史籍,在《旧唐书》:唐咸通六年(公元865),湖南桂阳一带即有木偶盛行。湖南木偶戏有提线、布袋和杖头木偶三种,但流行最为普遍的为杖头木偶。 湖南木偶曾以擅长表演传统剧目著称,老一辈艺人擅演短小精悍的折子戏,《拦马》、《鸿门宴》、《芦花荡》、《盗仙草》、《水漫金山》、《打面缸》都是很有艺术特色的剧目。湖南木偶的继承者发扬木偶的优秀传统,借鉴革新,使湖南木偶更上一个新台阶。他们创作的《金鳞记》、《白蛇传》、《八百里洞庭》、《马兰花》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湖南木偶为杖头木偶,一般高三尺左右,装有两根操纵杆,艺人一手操纵两根操纵杆,一手操纵木偶头在一个高一方大小的红布台内进行表演。 木偶戏的衣甲、冠戴、武器、道具都是特制的,极为精致考究。特别是衣冠整齐、服饰鲜艳的木偶戏班备受青睐。而戏中又尤以武将、武旦光彩照人。或明盔亮甲,长髯挂面,背插“飞虎旗”,气度不凡;或凤冠霞帔,雉尾高翘,花枝招展。加之木偶动作潇洒利落,格斗动作精湛,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杖头木偶擅长表演历史闹剧、武打戏。 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又称湘剧,源自于湖南益阳,后发展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等之分,各具不同的风格。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按其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音乐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曲调活泼轻快,适于歌舞戏。著名演员有廖春山、王佑生、张树生等。 刘海砍樵 这是讲的狐仙与凡间樵夫的一段爱情故事,剧中“刘海哥,那我将你好有一比……我这里将大姐好有一比……”狐仙胡秀英与樵夫刘海的一段对唱活泼欢快,把二人成婚,双双归家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风趣可爱。是湖南花鼓戏最富特色的唱段之一,一直传唱不衰。 皮影戏 湖南皮影戏源远流长,是中国最古老的舞台艺术——中国皮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