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讲楹联国学明珠
第十三讲:楹联 ——中华瑰宝,国学明珠 中华瑰宝,历千载而弥珍;国学明珠,分两行以媲美。汉字一音一义,自然对偶等长;法书多彩多姿,常以楹联传世。 采诗词曲赋之精华,短长任意; 含平仄对仗之变化,声色俱佳。 一、汉字与对联 以方块形、单音节为特征的汉字是符号文字,形声兼备,视听俱佳,分辨率高,组合力强,信息量大,传播久远。 作为文学的信息载体,汉字的优越性超过所有拼音文字。 对联是中国特产,功在汉字。 对联采诗词曲赋骈文之精华,穷平仄对仗虚实之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裁。 二、对联定义 对联:是由两行对仗成文的汉字符号序列组成的独立文本。 “两行汉字符号序列”分别称为上联和下联。 “对仗”要求文字在相对位置上虚实相同,在节奏点上平仄相反。由于对仗,上下联字数相等,即两行序列等长,不言而喻。 “成文”是指对联的文字是有意义的,或可以理解的。 “独立文本”表明对联文本的独立性,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 定义中没有要求上下联意义相关,是为了承认“无情对”也是对联。例如: 树已千寻难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清代张之洞在北京陶然亭会饮时的文字游戏。 定义中只要求“成文”,不要求“成句子”,是为了承认“不成句子”的对联也是对联。 如蒲松龄讽刺联: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三、对联的产生与发展 梁章钜《楹联丛话》云:“尝闻纪文达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 2、对联结构的形成 朱熹最大的贡献是将骈文句式和律诗句式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对联结构。 如朱熹题福建松溪县明伦堂: 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 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 3、朱元璋的行政命令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投笔径去。嗣太祖复出,不见悬挂,因问故。答云:知是御书,高悬中堂,燃香祝圣,为献岁之瑞。太祖大喜,赉银三十两,俾迁业焉。 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引用《簪云楼杂说》云:时太祖都金陵(1368-1398年),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太祖亲微行出观,以为笑乐。偶见一家独无之,询知为醃豕苗者,尚未倩耳。太祖为大书曰: 4、清代对联盛极一时,名家辈出 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 周雅赓歌,如山如川如日月; 箕畴敛福,曰富曰寿曰康宁。 ——康熙六十寿辰贺联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方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纪晓岚贺乾隆八十大寿联 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年)是两个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对联已经成为独立文体,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并驾齐驱,媲美争妍。 5、近现代楹联的发展 1931年刘大白(1880-1932)在《世界杂志》上发表《白屋联话》,其中既有文言,也有白话,不拘一格。说明新文学家也重视对联的研究和利用。 1932年陈寅恪在清华大学入学试卷中出题“孙行者”求对,是用对联测试语文水平的创举。当时引起不少争论,至今传为美谈。 6、当代楹联的繁荣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文学开始复兴。 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 地方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报刊上、网站上征联活动方兴未艾。 与此同时,出现了群众性的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热潮。 四、对联是古典文学的解构文本 1、从周秦到盛唐,是诗体的建构过程。表现为句式字数的增加,句式结构的规范化。 “二言肇于黄世,《竹弹》之谣是也;三言兴于虞时,《元首》之诗是也;四言广于夏年,《洛汭之歌》是也;五言见于周代,《行露》之章是也。六言七言,杂出《诗》、《骚》;两体之篇,成于西汉。情数运周,随时代用矣。” ——《文心雕龙·章句》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吴越春秋》卷9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尚书·虞书 益稷第五》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尚书·夏书》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诗经·国风·召南》 2、从盛唐到清代,是诗体的解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