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版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关注民俗,了解民生与民间文化,感受普通百姓内心中的人性光辉 ! 作者姓名 邵连永 所属单位 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第二初级中学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第二初级中学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所需时间 8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依据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册第四单元设计。本单元为关注民俗,了解民生与民间文化,感受普通百姓内心中的人性光辉 本单元分两个专题:专题一: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以《端午的鸭蛋》《吆喝》为例;专题二: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 ——《云南的歌会》为例。 专题一: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以《端午的鸭蛋》《吆喝》为例。首先学习《端午的鸭蛋》了解文中所介绍的端午习俗,把握层层推进的行文脉络,领略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品味文章平淡幽默亦庄亦谐的语言,培养学生平淡为文的意识。体会作者对民俗文化、故土乡情的热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怀恋之情,培养学生从细微之处品咂生活的意识和态度。在通过学习《吆喝》了解旧北京的吆喝声,体会其中的民俗民风,同作者一起关注旧时北京劳苦大众的生存状态,进而更广泛地关注这一文化现象,体味文章亲切幽默极具北京味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对旧北京生活的怀念。 专题二: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 ——《云南的歌会》为例。了解云南民歌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认识云南民歌自然纯朴、气势壮观的特点,激发热爱民族艺术文化的思想感情,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进而领悟作者借民歌歌颂的生命形态。 专题一是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的文章,从民族的特色以及表现上出发,具有思维的梯度。专题二是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 ,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要求扩大阅读面,走进生活,结合经典作品带来的启示,达到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的要求。 本单元学习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民俗风情及民间艺人的轶事,且映射出作者对人生世态的深刻体悟,文笔生动,趣味盎然,语言运用及表现技巧极具个性。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识记字词,积累词汇;2.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品层次;3.能够通过朗读、默读等读书方法感知文章内容;”的结构方式及时间顺序。 6.体味文章亲切幽默极具北京味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对旧北京生活的怀念。 专题问题设计 1、文章哪些段落直接介绍端午的鸭蛋?怎样介绍?请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2、端午的鸭蛋之外还写了什么?重点了解“家乡的鸭蛋”。讨论:这些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介绍了哪些行业的吆喝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旧北京的吆喝?——内容形式、声音变化、音韵节奏。 4、从文中林林总总的吆喝声中,你听出旧北京劳苦民众怎样的生活境况和生活态度?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 5.两篇文章带给我们写作上哪些可以借鉴之处? 信息化资源 电脑 多媒体 常规资源 音响设备 教学支撑环境 普通教室 其 他 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等.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配乐朗诵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端午的鸭蛋》(共2课时) (1课时)活动一: 小组自主互助识记字词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活动二:问题探讨(学生自主互助)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活动三:学习课文 学习部分。 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这与写高邮鸭蛋有何联系? 学生朗读文章第2、3自然段。 提问:家乡高邮鸭蛋有何特点?作者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1课时)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学生互评。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三、研究性学习:(学生讨论、交流)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通过朗读,感受本文的情趣。 提问:朗读文章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