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大行书看书法经典.doc.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三大行书看书法经典.doc

从三大行书看书法经典   摘要: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在漫长的书法历史进程中,许多书法大家创作出满足时代要求和独具风格的经典作品,经过稳定传承又得到后世的推崇和临习,从而形成历久不衰、古而弥新的书法经典。   关键词:经典;三大行书;书法经典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0-0062-01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称:“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经典,从本义上看,“经”指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引申出时间性,原则、典范之义;“典”指典范性书籍,具有常道、标准、法则之义。而书法经典,想必一定是能够稳定而久远地传承下去,被后人学习、模仿的经典作品,一定是能够反映某个时代特征或某种风格的突出成就,能够代表书法史主流倾向的作品。   研究中国书法的德国学者雷德侯指出:“每个书法家都熟谙那些经典名作,学习这些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个人的书风。……” (雷德侯著、张观教译:《晋唐书法考》,10-11页)三千年中国书法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作品,以三大行书为例,我们来探讨它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原因。   一、书法经典是时代的反映   书法经典能更好地反映时代的特点。清代梁?t在《评书帖》中谈到:“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如“晋尚韵”指的是“二王”一路的作品。“唐尚法”指的是唐代的楷书。“宋尚意”指的是宋代尤指“宋四家”的行书等。从《兰亭序》中我们读到的是魏晋士人的心态,看来潇洒,实际是郁闷;从《祭侄稿》中感悟到的是安史之乱中颜真卿的大义凛然;从《黄州寒食诗帖》中看到的是苏东坡贬谪异地后的苦中作乐。这些带有不同时代烙印的经典作品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而今的书法作品恰恰缺少这种因素,形式的雷同背后是精神上的雷同。   二、文本内容是书法经典存在的依据   书法依附文字而存在,文字内容在书法艺术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它一方面能够记录特定的历史时代背景,一方面能通过特定的形式传达作者的精神生活。大多数传统书法作品首先是作为文学作品存在的。三大行书的共同之处都是作者书写自己的文词,或是在抒发文字所指向的特定的精神生活。王羲之如果不是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春日邀友聚会,引发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就不可能创作出《兰亭序》这样的旷世佳作;颜真卿如果不是为悼念在“安史之乱”中惨遭杀害的侄儿和兄长,将满腔悲愤之情发于笔端,就不可能创作出《祭侄稿》这么不朽的杰作;苏轼如果不是因为“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生活穷困潦倒,寂寞、郁郁不得志,就不可能写成书文并佳的《黄州寒食诗帖》。   三、书法经典具有高超的技术性   《兰亭序》历来备受世人瞩目,可谓摹刻之多,影响之大。一“永”字总括楷体八法,一“之”字有二十种不同的写法,而点画、姿态毫无雷同。米芾说:“二十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无一似”。作品整体气息浑然一体,中、侧锋并用,点画精到,变化丰富,牵丝映带清晰自然;结字大小、长短、俯仰开合;处处充满矛盾,又时时处理矛盾,从而达到整幅作品的和谐统一。《祭侄稿》同样能体现作者的高超技法和随兴而作的创作心态。整幅作品点画狼籍,增删涂改,真行草相互夹杂,是作者藏激愤于悲痛之中,思绪犹豫、矛盾、躁动最集中之处;墨色用笔遒劲浑厚,轻重缓急,随文而就;结字大小相间,字字独立,变化无端,创立了一种气势雄浑、率真烂漫的书法典范。   四、书法经典是书家情感的真实表达,具有不可重复性   许多经典作品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伴随作者的情感的抒发随性而作。《兰亭序》是王羲之在兰亭集会随性写下的一篇序,据说雅集后王羲之又有书兴,“他日更书数十百本,终不及之。”可见,在特定环境下书写的经典作品,即使是同一个人,也是不可能重复的。王羲之写《兰亭》是一种优雅的心情,因而是潇洒飘逸的;颜真卿写《祭侄稿》则是悲愤不已、情绪激扬的;苏轼重文学修养,把笔作诗,全是排遣、倾诉自己的苦痛情绪,更是无意于笔墨。   传统是书法经典得以稳定传承、绵延久远的发展动因。以三大行书为代表的经典作品正是古代书家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成果。直到现代,人们还在乐此不彼地学习临摹这些作品。然而,随着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文人篆刻的兴起,书籍出版印刷业的发展,一些晚明书家如王铎、傅山等创作作品不再拘泥于经典,为了追求书法的形式美,任意对法书割裂和拼凑。   伴随八十年代书法热潮的兴起,展览的大肆举办,传统书法面临转型。为了适应现代文艺市场的需要,越来越多学习书法的人,为了追求个性和独立创作风格,为了适应展厅带来的视觉效应,很少以传统为根基,大多数创作的作品形式雷同,忽视了个人生命力和精神的注入。如何创作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经典作品,值得我们深思。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