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比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和联系。 3.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4.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1.碳的存在形式 (1)无机自然环境:以_______和________(石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存在。 (2)生物群落: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存在。 2.碳的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3.碳循环的过程 4.温室效应 (1)形成原因:主要是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________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 (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_________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思考探讨] 1.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什么? 2.温室效应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有哪些措施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提示: 1.能把大气中CO2转入生物群落的只有生产者甲,另外甲、丙都指向乙,可见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 2.减少CO2排放的同时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 1.碳循环过程 3.温室效应 (1)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2)缓解措施: ①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增加CO2去路)。 ②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燃烧(减少CO2来源)。 1.物质循环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不断进行着的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 ①全球性:物质循环的概念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特点。 ②循环性: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____,即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循环利用,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不会消失。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相反,物质的______________必然伴随能量的_______________。 (2)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_,使能量沿着____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3)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思考探讨] 3.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什么? 提示: 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并不是具体的化合物。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比较 (1)伴随着物质循环过程,环境中的一些有毒物质会出现生物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富集物浓度越高。 (2)任何一个稳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保持着相对平衡。 [记知识纲要] [背关键语句] 1.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物质循环的特点:①具有全球性,②循环反复利用。 3.CO2的来源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在过程④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B.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能量可通过光合作用的形式输入该生态系统,也可通过热能的形式输出 D.图中分解者可以促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循环利用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在过程①②③中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在过程④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A正确。图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变为储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输入该生态系统,进入生态系统的大部分能量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C正确。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答案: D 碳循环图解的判断方法 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 (1)图中具有双向箭头的是A和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大气中的CO2库,E为生产者。 (2)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因为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处方点评-问题处方分析概要.ppt
- 处理客诉的七大黄金步骤概要.ppt
- 处理投诉的技巧概要.ppt
- 【竞赛及提前招生】2012年重点高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四).docx
- 【独家经典】会计学专业介绍 会计培训独家教程经典PPT.ppt
- 处理人际关系的白金法则概要.ppt
- 【百强校】2017届四川凉山州高三理上学期一诊考试数学试卷(带解析).docx
- 备战中考之常考短语和句型概要.ppt
- 【生物】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ppt
- 备战大学英语六级(CET-6)概要.doc
- 2019-2020学年甘肃省武威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考试数学试卷-220.pdf
-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仁怀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751.pdf
- 2018-2019学年天津市津南区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期末学习质量监控数学试卷-381.pdf
- 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期末检测数学试卷-3256.pdf
- 2019-2020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期末模拟考试数学试卷-1180.pdf
- 2018-2019学年天津市西青区为明双语实验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期末测验数学试卷-1141.pdf
-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期末检测数学试卷-1563.pdf
- 2019-2020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期末检测数学试卷-2398.pdf
- 2018-2019学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期末检测数学试卷-2309.pdf
-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渝中区人民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1151.pdf
最近下载
- 涂料销售的代理合同2024年通用.docx VIP
- 2025年第33批必威体育精装版的欧盟REACH SVHC高度关注物质清单247项 .pdf
- DLT5210.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全套验评表格之欧阳法创编.pdf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docx
- 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八版)陈晶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2024年干部个人年终述职述廉报告范文B.doc VIP
- 采用gpsl621c--—112微机保护装置--—的110kv线路二次回路设计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doc
- 初中思政课教学案例设计方案.docx VIP
- 《国际贸易实务(第5版)》教学课件—12-出口货物的报关.ppt VIP
- 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手册.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