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概要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的地位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的建筑成因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第式、体态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于神秘感,坚实牢固。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 客家民居的建筑材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土楼。 客家人这样建围屋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客家民居的形状结构 土楼高15米,它们大多为3至6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雄伟壮观。(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 客家民居的布局 客家民居的文化内涵 承前祖德勤和俭 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在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却看不到村寨、房舍,显然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傣家竹楼的建筑成因 傣家竹楼的建筑材料 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蔑,将楼房隔为两层。屋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用瓦顶。 傣家竹楼的形状结构 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禾用。 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你在室内坐着,只觉清风徐徐,花果飘香。 傣家竹楼的文化内涵 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候,全寨子的人都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请“赞哈”(歌手)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了解我国的其他民居 思考: 1、说说傣家竹楼的位置、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 2、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说说傣家竹楼的位置、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 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家竹楼 文化特征 结构特点 材 料 作 用 位置 亚热带,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防酷热和湿气。 外部: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火。 内部:傣家竹楼建筑结构简单,十分宽敞,别致美观。 傣家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举行“架竹楼”仪式,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 柱子、草排、木片、瓦等。 2、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作引用 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 列数字 拓展 苗族吊角楼 皖南民居 * * * * * 客家民居 “承启楼”是永定县最大的圆形土楼,俗称“圆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全楼内外四间房屋,外高内低、外大内小、一圈比一圈小。外圈楼房:周长229.34米、高12.4米、底层墙厚1.5米。有四层,每层有72间房。全楼总面积为5376.2平方米,共有400间房。楼中心为方形的祖宗祠堂。外圆内方,体现了古代祖先的天地观。 思考: 1、读一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2、说说客家民居的位置、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