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2017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2017概要

张衡发明的地震仪 古代天文仪器-日晷 中华文化之 科学技术篇 古代四大发明 探究:我国古代的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科学技术的地位: (2)中国古代 科学技术 地位: 长期处于世界前列(长达两千多年) 特点: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意义: 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齐鲁文化 巴蜀文化 草原文化 吴越文化 滇黔文化 荆楚文化 中华文化之 地区文化篇 东北文化 江南水乡 关中文化 西域文化 藏文化 滇黔文化 齐鲁文化 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区域性 南繁北齐(语言) 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划一 南细北爽(性格) 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比较直率 南米北面(饮食) 南方人爱米食,北方人爱面食 南甜北咸(饮食) 南方人口味偏甜,北方人口味偏咸 南敞北实(建筑) 园林建筑南方多敞口,北方多封闭严实 我国南北差异举例 思维升华: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看了材料,你能说说二者的差异吗? ●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历史和地理的因素 感性: 理性: ①吴越文化:评弹—饮酒品茗—紫砂壶—盆景—山水画---园林 ②滇黔文化:傣族孔雀舞—苗族笛笙—民族山塞— 贵州吊脚楼 ①吴越文化:人工雕塑、流动开放、精致淡雅--- 水乡文化 ②滇黔文化:原生态、内敛性强、热情奔放、多样性— 山塞文化 二、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⑴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26个民族现在或曾经有过自己的文字。他们用自己的文字,创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学 维吾尔族 壮族 蒙古 ⑵ 优秀的民族文学 苗族的舞蹈 新疆舞蹈 ⑶ 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 ⑶ 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 苗族的舞蹈 新疆舞蹈 藏族节日—元根灯会 彝族节日—赛装节 侗族节日—播种节 瑶族节日—耍歌堂节 佤族节日—青苗节 布朗族节日—成丁节 怒族节日—祭天节 赫哲族节日—跳路神节 思考为什么要保护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与各族文化关系如何?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文化的骄傲。 2.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三、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3、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注意:不要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的文化。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思 考 1、区域性文化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差异但是却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 2、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也存在着这样那样差异,但是也能和睦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又说明了什么?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包容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谈一谈你对中华文化的力量有何新的理解? 教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各种成就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位置;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让学生懂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创中华民族的未来辉煌。 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教学难点: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