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思想史概要.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北朝思想史概要

八、南朝 三教 之争与 三教同源 说的初步认定 ???? (一)儒佛斗争与融合思潮的进一步发展 ????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它以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传六经之习,行仁义之道 昭告天下。在魏晋时期,儒学曾受到玄学和佛教的严重挑战,遭到人们的冷漠和鄙视。及至东晋一朝,随着外来的佛教的广泛传播,缺乏宗教色彩的儒学好象减色了。因为佛教主张不事父母、不拜帝王,严重地损害着世俗帝王及封建礼教的庄严,儒佛之间的矛盾冲突势不可免。早在咸康五年(公元339年),辅政大臣庾冰便认为佛教 矫形骸,违常务,易礼典,弃名教,是吾所甚疑也。名教有由来,百代所不废。 接着,他代晋成帝颁布了 沙门应尽敬王者 的诏令。但是,诏令一出,立刻受到大臣们的非议,尚书令何充甚至上书反对,认为佛教 五戒之禁,实助王化。 ①何充的奏疏表明,佛教所主张在家男女教徒应遵守的五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与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并不冲突,反而有助于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正是这个缘故,儒佛二教又具有相互妥协和融合的另一面。 ???? 佛教徒非常明白,要想使佛教在中国扎根,除了弘扬佛教时要使用人们熟悉的儒道两家的术语以外,还必须取得世俗统治者的支持。东晋名僧道安说: 不依国主,则法事难举。 他的弟子名僧慧远进一步认为,佛教徒虽然落发出家,不拜君父,但并不违孝敬,比起那些虚食俸禄的臣僚们更有助于王化。他在《答桓太尉书》中说: 若斯人者(指佛教徒),自誓始于落簪,立志成于暮岁。如令一夫全德,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固已协契皇极,大庇生民矣。如此,岂坐受其德,虚沾其惠,与夫尸禄之贤,同其素餐者哉! ①在《沙门不敬王者论》和《答何镇南》诸篇中,慧远一再论述佛教与世俗皇权和儒家名教利益的一致性。当时一些名士,也撰文阐论儒佛融合。如中书侍郎郗超,写出《奉法要》,以儒家的忠孝节义等术语去解释佛教教义,并进行佛教的普及宣传工作。又如廷尉卿孙绰,特意撰写《喻道论》,直言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 ,指出儒佛均为王者所用,并且强调佛教不但不违孝义、而且是最讲孝义的。东晋一朝儒学与佛教、皇权与教权之间利益关系的相互协调,为南朝儒佛融合思潮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这里不妨列举一些例子:如刘宋佛教信徒宗炳说: 孔老如来,虽三教殊路,而习善共辙也。 ②侍中何尚之对宋文帝说:如若赞扬佛法,则 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谆谨矣;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厚矣。 ???? 传此风训以遍寓内,编户十万,则仁人百万矣。……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 ???? 一恶既去,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则万刑息于国。四方之狱,何足难措? ???? 雅颂之兴,理宜倍速,即陛下所谓坐致太平者也。 ①其他如临川内史谢灵运和金紫光禄大夫颜延之,也分别撰著《与诸道人辨宗论》、《释达性论》以推弘佛法。值得注意的还有,当时宋孝武帝刘骏建有药王寺、新安寺,宋明帝刘彧亦造湘宫寺?#65310;菰兀?毙掳蔡?爻采兄?湛とゼ?蚊鞯凼保?蚊鞯刍垢咝说匚实溃?nbsp;卿至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大功德。 ②又载,官至益州刺史的萧惠开,曾为先父萧思话建造四寺,即南冈禅冈寺、曲阿禅乡寺、京口禅亭寺和封阳禅封寺。他在益州任上,为了表示自己对佛教的虔诚,在衣著饭食上 尝供三千沙门 ③。以上情况表明,刘宋时期大倡儒道融合的,不再是佛教徒,而主要是封建帝王、朝廷大臣和硕儒名贤了。?南齐、萧梁和陈朝三代,儒佛融合的思潮又有所进步。如官至太子中庶子的文士张融,饱读诗书,善为文章,对佛理亦颇有研究,主张 百圣同投一极,认为儒佛殊途同归。又如官至司徒(宰相)的竟陵王萧子良,更以佞佛出了大名。他为了表白对佛教的虔诚,自名净住子,手抄佛经71卷,又 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造经呗新声。 当时被邀请至王邸斋戒讲说佛经的,有玄畅、僧柔、僧佑、僧曼、法安、法度、法默、智藏等高僧。又载,他 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子良敬信尤笃,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至于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世颇以为失宰相体。 ④此外,齐高帝萧道成兴造建元寺,齐武帝萧赜筑建齐安寺、禅灵寺、集善寺,又造多尊释迦佛像。 ???? 梁时儒佛融合思潮更臻于极盛。佛教界如和尚僧顺著《释三破论》,认为释氏之教具有父慈子孝、兄爱弟敬与夫和妻柔的 六睦之美 ,其本身就是忠孝仁义的体现。又如后来削发遁入空门的文学批评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对儒佛融合的鼓吹更是不遗余力,他不仅主张 孔释教殊而道契 ,儒佛二教的理致契合归一,而且论证削发的僧并不违背孝义,说: 夫佛家之孝,所苞盖远,理由乎心,无系于发。若爱发弃心,何取于孝?……夫孝理至极,道俗同贯。虽内外迹殊,而神用一揆。 ①在封建官员中,如路有政声善于弹琴弈棋的广州刺史柳恽,称孔子和释迦牟尼为 中外两圣,影响相符。 ②被誉为 一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