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并发症教材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施行椎管内阻滞前推荐的停药时间如下:噻氯匹定(ticlopidine)为14天、氯吡格雷(clopidogrel)为7天、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依替非巴肽(eptifibatide)和替罗非班(tirofiban)为8小时、abciximab为48小时。 中草药,如大蒜、银杏、人参等,不增加椎管内阻滞血肿发生的风险;但这些中草药与其他抗凝血药物联合应用,如口服抗凝剂或肝素,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⑴ 椎管内血肿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迅速果断处理,避免发生不可逆性损害,脊髓压迫超过8小时则预后不佳。 ⑵ 新发生的或持续进展的背痛、感觉或运动缺失、大小便失禁; ⑶ 尽可能快速地进行影像学检查,最好为核磁共振成像(MRI),同时尽可能快速地请会诊以决定是否需要行急诊椎板切除减压术。 椎管内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硬膜穿破后头痛 穿刺与置管相关并发症 出血 椎管内血肿 感染 神经机械性损伤 脊髓缺血性损伤和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导管折断或打结 其他:粘连性蛛网膜炎,背痛、气脑和空气栓塞等 1 2 3 7 6 5 4 8 (四)硬膜穿破后头痛 脊麻近年来逐渐下降,非产科患者为1%或以下,产科患者为1.7% 硬膜外麻醉硬膜损伤的发生率在非产科患者小于0.5%,而在产科患者为1.5%。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膜后,有超过52%的患者出现头痛 脑脊液持续泄漏引起的颅内脑脊液压力降低和继发于颅内压降低的代偿性脑血管扩张 硬膜穿破后头痛的发生率和发生机理 症状延迟出现,最早1天、最晚7天发生,一般为12~48小时,很少超过5天。70%患者在7天后缓解。90%在6个月内缓解或恢复 头痛特点: 坐起或站立15分钟内头痛加重,平卧后15分钟内头痛减轻 头痛为双侧性,可为前额痛或后头痛或两者兼有,极少累及颞部疼痛 其它症状:前庭症状(恶心、呕吐、头晕)、耳蜗症状(听觉丧失、听觉敏感、耳鸣)、视觉症状(畏光、闪光暗点、复视、调节困难)、骨骼肌症状(颈部强直、肩痛) 硬膜穿破后头痛 硬膜穿破后头痛的临床表现 硬膜穿破后头痛的危险因素 (1)24G~27G非切割型穿刺针是脊麻理想的选择 (2)用切割型穿刺针,穿刺针斜口应与脊髓长轴平行方向进针 (3)阻力实验中使用不可压缩介质(通常是盐水)较使用空气发生率低 (4)意外穿破硬膜后,留置导管24小时 降低头痛发生率 (5) 延长卧床时间和积极补液并不能降低硬膜穿破后头痛的发生率 硬膜穿破后头痛的预防 硬膜穿破后头痛的治疗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防治 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吴新民 王俊科 庄心良 叶铁虎 杭燕南 曲仁海 徐建国 薛张纲 熊利泽 王国林 欧阳葆怡 孙晓雄 郭曲练 概述 定义: 指椎管内注射麻醉药物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技术操作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目的:为明确椎管内阻滞并发症的基本防治原则、降低麻 醉风险并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专家共识”仅为提高麻醉质量而制定,不具有强制性,也不应作为医疗责任判定的依据。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1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2 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3 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全脊髓麻醉 恶心呕吐 尿潴留 3 2 1 6 异常广泛的脊神经阻滞 4 5 1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1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2 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3 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 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 马尾综合征 短暂神经症(TNS) 3 2 1 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 4 2 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典型病例 (引自Atlee J L,2007,Complications in Anesthesia,2nd ed,saunders.) 48岁男患者,右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腰麻,L4-5间隙24号针穿刺(坐位),过程顺利,5%利多卡因75mg+7.5%葡萄糖+肾上腺素 0.1mg+芬太尼 0.1mg注入,5分钟后阻滞平面在L3。病人置右斜侧位后,又注入利多卡因50mg,阻滞平面T10。 术后连续12小时会阴区域麻木无感觉,不能排尿排便,肛门括约肌张力明显减弱,反射消失。腰骶椎X片及MRI检查无异常。6个月后复查仍排尿困难,不能自行排便,S3~5区域双侧感觉明显减弱。 1937年Ferguson和Watkins报道 14例马尾综合症--- Durocaine (含15%普鲁卡因等) 1980年发现氯普鲁卡因神经毒性 亚硫酸盐 1991年报道CSA导致神经毒性(4例) 3例为5%利多卡因+7.5%葡萄糖--- 28号细导管 1例为0.5%地卡因+5%葡萄糖---超过正常剂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