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衰的发病机制及展望.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衰的发病机制及展望.ppt

几乎所有类型心肌病均存在特定基因突变 扩张型心肌病 上世纪80年代前,认为只有1%~2%扩张型心肌病有家族倾向 越来越多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呈现家族聚集趋势,称为“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familial dilated cardiomyopathy,FDC),近年研究提示FDC发生率在20-50% 现已锁定至少26个染色体位点突变与该病相关,并已成功鉴定22个致病基因 致病基因大多是编码细胞骨架和/或收缩成份的蛋白,包括肌营养不良蛋白、心肌肌动蛋白、结蛋白、核纤层蛋白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 编码细胞核骨架和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也是导致FDC的“元凶” FDC相关基因突变主要影响心肌细胞的能量产生、能量传输、机械收缩和信号转导 FDC的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别连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线粒体DNA / RNA突变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约90%FDC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性,但由于外显率不同及复杂的遗传、环境因素参与,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超过16个常染色体基因突变可导致FDC,归类为不伴传导系统障碍的FDC和伴传导系统障碍的FDC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基因突变还包括编码肌小节收缩蛋白基因,包括α-肌动蛋白、α-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T、I、C等,其也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有关 2、性别连锁(X-linked): 1987年首次报道性别连锁的扩张型心肌病 主要发生于年轻男性,进展迅速,很快出现难治性心衰而死亡 女性多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少数发病,症状出现晚且进展缓慢 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不占主要地位,仅在一些小于10岁的儿童患者中常见。常见的有心肌肌钙蛋白I基因突变和心脏肌动蛋白TNNI3基因突变 4、线粒体DNA / RNA突变: 线粒体DNA/ RNA易于发生突变,且缺少突变后修复系统,导致呼吸链复合物Ⅰ和Ⅳ缺陷,可发生婴幼儿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HCM) 1958年Donald首次报道肥厚型心肌病 目前认为其为多种复杂遗传学和非遗传学因素相互作用结果,而遗传学因素强于非遗传学因素 约90%以上病例为家族性,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机率为50% 目前已发现超过10个基因,200多个突变可导致HCM,尤其是编码肌小节有关基因突变 遗传性肥厚型心肌病多是单基因疾病,即特定基因突变后使相应蛋白表达异常或缺如 由于突变位点很多,因此大部分突变发生率都很低,最常见的三种突变是MYH7、MYBPC3和TNNT2,分别编码β-MyHC、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和肌钙蛋白T,占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病例60%。TNNT3编码肌钙蛋白I,TPM1编码α-原肌球蛋白,占5–10% 近年新发现基因突变:编码肌钙蛋白C(TNNC1),α-MyHC (MYH6),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LK2),受磷蛋白(PLN)和小窝蛋白3(CAV3) ,但其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因果关系还未完全确定 约2%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肌节蛋白可能有两处突变 肥厚型心肌病遗传异质性与修饰基因有关。修饰基因不为疾病必需,但能影响疾病表型。致病基因为遗传性疾病必需,且足够导致相应临床表型,但其不能完全决定疾病表型,还与修饰基因有关,例如修饰基因可以影响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肥厚的程度 近来在一个由MYBPC3基因突变致病的肥厚型心肌病大家系,定位了四个修饰基因,分别在3q26.2 (180cM),10p13 (41cM),17q24 (108cM)和16q12.2 (73cM) 新近研究表明ACE基因也是肥厚型心肌病潜在的修饰基因 除了致病基因之外,修饰基因在调节肥厚型心肌病的表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肥厚型心肌病最好的早期检查是基因筛查 通过基因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致病基因携带者 从而识别出可能患肥厚型心肌病的高危人群 限制型心肌病 有关限制型心肌病的遗传学研究很少,临床实际也比较复杂 相同基因发生不同突变可引起不同类型心肌病,相反,同一基因突变在同一家系中不同家族成员内的表型差异亦很大,有时表型可有重叠 目前已知限制型心肌病可以是结蛋白、肌钙蛋白I或T和β-肌球蛋白重链相关肌病的心脏表现,且限制型心肌病在遗传学上与肥厚型心肌病有关 由于限制型心肌病发病率低,目前对其遗传学研究还不够深入,多数研究仅局限于家系报道,且在遗传学方面 限制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之间可能存在交叉 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the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心内膜以及心肌发育停止导致的心肌疾病,以心室内异常粗大的肌小梁和交错的深陷隐窝为病理特征,引起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

文档评论(0)

danli2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