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理化生]中考化学备考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理化生]中考化学备考方法

* * * 一、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加强备考的针对性。 考试范围与目标要求 考试的内容除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外,重点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考查中。 考查能力发展情况的具体内容、要求是: 观察能力: 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表、数据的观察和对自然现象、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得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提取有用的信息解答简单的化学问题。 思维能力: 掌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的纵横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能应用分析和综合、类比和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方法研究和解答一些基本的化学问题。 表达能力: 对于问题的解答能较清晰、准确进行分析和解释,语言通顺流畅易懂,有较强的逻辑性。 实践能力: 对于一些信息给予的问题,能较迅速地阅读、吸收,并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解答;能运用所学知识于新的情景,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一些含设计性因素、评价性因素的实验问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解答有关问题。 在考试的复习中,要注意认知评价重点 的变化: 1、由“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  转向“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的说明  和解释”。 2、由“概念定义的背记、针对定义的  关键字词的是非判断”转向“利用概  念分析和说明事实和现象”。 3、由“每一个知识点孤立评价,或人  为进行综合”转向“对核心内容组块  进行整体考察”。 4、由“化学计算追求形式和数学化”  转向“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  学方法模拟解决真实的问题”。 5、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强调具体规范  和细节”转向“在实验活动中考察操  作,重视操作的活动功能和目的”。 6、由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具体步骤和  注意事项的复述和是非判断”转向  “能够自己制取气体进行简单的性  质探究活动”。 7、由“选择题、是非题占绝大比例”  转向“分析题、解释题、说明题、  设计题将占相当比例”。 8、由“单纯用文字形式呈现试卷内容”  转向“既用文字又用图表形式呈现  内容”。 二、注意知识的归纳,   加强备考的系统性。 实验现象的归类: “跟发光有关的实验”、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 “有沉淀产生的实验”、 “有气泡产生的实验”   跟发光有关的实验 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的实验:    一氧化碳和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实验:    氢气、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的实验:    硫粉在纯氧中燃烧 燃烧时发出白光的实验: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蜡烛、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有浓厚白烟产生的实验:  红磷、白磷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都有大量白烟产生。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有白烟产生。 三、复习“从易到难”,   注意备考的层次性 第一阶段:高密度梳理基础知识,      进行考点过关; 第二阶段:强化热点、突破难点,      进行专题复习; 第三阶段:模拟中考,实战演习。 第一阶段:高密度梳理基础知识,      分考点复习; 第一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      的化学变化 第二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三部分: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四部分:化学计算 第五部分:化学与生活 (共36个考点) 应该注意的几点: (1)防止进行“超标”学习,对已经明确不做  求或降低要求的内容,不再往高处拔。 佛山中考题:为探究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Cu2(OH)2CO3]加热分解的产物。取一定量 样品进行加热,生成黑色固体,并产生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思考并回答: (1)产生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 (2)对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的猜想是: ①可能是炭黑; ②可能是铁或铁的氧化物; ③可能是氧化铜。 你认为上述猜想缺乏依据的 是(填编号)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既要重视教材又要突破教材,要围 绕考点的内容、技能、方法、观点等进行 逐一的深化,并结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进 行剖析。 2004南昌中考题:把分别充满红棕 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 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把 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 密合在一起(不用振荡),可观察 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 (两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 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由此现 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