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干混砂浆及混凝土外加剂新动态精品
* * * INTERN * Free template from Free template from 干混砂浆及外加剂新动态 2010.08.26 2010年中国混凝土南方片区第八次技术交流会 * Free template from 主要内容 发展中的干混砂浆 外加剂的新发展 2010年中国混凝土南方片区第八次技术交流会 * Free template from 发展中的干混砂浆 一、干混砂浆简介 二、干混砂浆过去与现状 三、干混砂浆发展中的问题 2010年中国混凝土南方片区第八次技术交流会 * Free template from 一、干混砂浆简介 1、定义 干混砂浆亦称为干粉砂浆、干拌砂浆或预混(干)砂浆,是指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经干燥筛分处理的细集料与无机胶结料、保水增稠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混合物。 2、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 生产设备:由混合机、干砂机、包装机、储料系统、输送系统、称量系统及微机系统组成。 生产工艺:塔式、组合式和水平式。(国外先进的干混砂浆生产厂都是塔式工艺布局。) * Free template from 3、干混砂浆的种类 砌筑砂浆 抹灰砂浆 修补砂浆 灌浆材料 粘结砂浆 物理力学性能:工作性、稠度、流动度、体积密度、含气量、抗压强度等 耐久性能:抵抗长期气候作用的能力、抵抗各种介质侵蚀的能力、抗碳化性能等。 4、干混砂浆的性能 2010年中国混凝土南方片区第八次技术交流会 * Free template from 5、原材料 水泥:硅酸盐/普通硅酸盐/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细骨料:砂类(采用河砂较多)、黄砂、石英等 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渣微粉、硅粉等 外加剂:可分散乳胶粉、保水增稠材料、有机纤维等 2010年中国混凝土南方片区第八次技术交流会 * Free template from 二、干混砂浆过去与现状 1893年在欧洲首先发明: 奥地利的特里诺瓦(TERRANOVA) 首先申请矿物质纹理外观的 饰面干混砂浆的生产专利 20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初 欧洲第一代干混砂浆生产厂 水平式工艺流程 20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 第二代干混砂浆生产厂 螺旋式加料机 1988年, 第三代干混砂浆生产厂 芬兰发明了气动浮化片技术 国外:目前世界范围内产量近亿吨, 其开发、生产及应用经验已十分成功, 欧洲每年大约生产愈5000万t, 其中德国占1/4 国内:我国发展起步较晚, 产量仅为世界的1%, 1998年广东省建成国内 第一条干混砂浆生产线 对商品砂浆的需求日益增加 发展历程 国内外研究现状 * Free template from 6、配合比设计中应注意问题 (1)在基础配比上研发适合本地使用的最佳配料方案 (2)综合考虑性能和成本进行配合比再设计 (3)长期使用有质量保证的原材料。 产品质量高 品种齐全 绿色环保 施工性能良好 优势 7、干混砂浆优势 2010年中国混凝土南方片区第八次技术交流会 * Free template from (1)扩大干混砂浆市场。(政府加强引导力度) (2)利用地方材料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干混砂浆。 (3)研制国产砂浆专用化学外加剂,降低生产成本。 (外加剂成本较高,而我国主要依靠进口) (4)开发适应市场的生产工艺与设备。 (5)培训专业施工队伍及施工机械化设备的研发。 三、干混砂浆发展中的问题 * Free template from 外加剂的新发展 一、外加剂应用现状 二、外加剂作用及种类 三、外加剂研究进展 四、外加剂未来发展之路 2010年中国混凝土南方片区第八次技术交流会 * Free template from 一、外加剂应用现状 追溯到很久以前,糯米汁、植物油、 牛血是古代的化学外加剂 美国1938年发明引气剂(专利), 我国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在混凝土工程中应用 20世纪60年代日本成功研制萘系高效减水剂 、 联邦德国研制成功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高效减水剂, 20世纪80年代 氨基磺酸盐减水剂, 20世纪90年代初,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外加剂技术标准、规范。 有些已进行了多次修订。 发展历程 * Free template from 1、厂家规模小,研发不足,合成工艺及检测手段落后。生存难(尤其是复配厂),没有行业门槛。 2、产品性能有待提高,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低浓萘系占中低端市场主导,含较高硫酸钠,致使与其他原材料的相容性变差。 3、外加剂的清洁生产技术还需大力加强。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