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与生物的食物链关系 第二节 影响昆虫的生态因子 非生物因子 气候因子 :温度、湿度、光、风、雨等 土壤因子:土壤温度、湿度、土壤的理化性状等 生物因子 食物因子 :包括寄主的种类、生长发育的状况 天敌因子:包括捕食性及寄生性动物,致病微生物等 人为因子 生态因子的类型 气候因子土壤因子 非生物因子对昆虫的影响 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一)昆虫对温度的一般反应 1、发育起点温度 2、适温区 3、临界高温 一、气候因子 温度(℃) 温区 昆虫对温度的反应 60 50 40 致死高温区 部分蛋白质凝固,酶系统破坏,短时间造成死亡 停育高温区 死亡决定于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 39 30 最高有效温度 高适温区 适宜温区 (有效温区) 随温度的升高,发育速度反而减慢 28 20 最适温区 ?死亡率最小,繁殖力最大,发育速度接近最快 19 10 低适温区 最低有效温度 发育速度较慢,繁殖力较低,或不能繁殖 10 -9 停育低温区 ?代谢过程很慢,引起生理功能失调,死亡决定于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 -10 -20 -30? -40 致死低温区 原生质结冰,组织破坏而死亡 表1 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范图 (二)温度与昆虫发育速度的关系与有效积温法则 A、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1个虫期或1个世代)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亦即发育所需时间与该时间的温度乘积理论上应为一个常数( K )。 K=NT K为积温常数,N为发育日数,T为温度。 B、昆虫必须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因此,式中的温度(T)应减去发育起点温度C。即 K=N(T-C) 医学昆虫生物学特性 昆虫生殖方式 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昆虫的生物地理学 第一节 昆虫的生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 雌雄个体经交尾、受精,进行繁育后代。卵生、卵胎生 二、孤雌生殖 (单性生殖) 不经两性交配即产生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但其卵未受精,产下的不受精卵仍能发育为新个体。 经常性孤雌生殖;周期性孤雌生殖;偶发性孤雌生殖 三、多胚生殖 一个受精卵细胞产生两个以上胚胎的生殖方式(寄生蜂),子代性别由所产的卵是否受精而决定。 第二节 昆虫的发育 胚胎发育:卵核分裂至孵化。 胚后发育:孵化至性成熟。卵期,幼虫期(若虫期),蛹期,成虫期(羽化,性成熟和补充营养,交配和产卵,产卵能力) 变态 世代和生活史 虫卵 卵的构造:卵孔、卵壳、周质、细胞核、卵黄、原生质、 卵黄膜 卵的大小:一般较小,大的可达40mm(螽斯),小的仅0.02mm(寄生蜂的卵)。 卵孔 卵的类型和产卵方式 卵的形状:肾形、椭圆、球形、半球形、三角锥形、瓶形、具柄。 产卵的方式和场所 散产或多粒聚产成卵块,在植物表面、组织内、土中或寄主体内。 昆虫的胚后发育 卵期 卵自产下后到孵化为幼虫(若虫)所经历的时间 幼虫期(若虫期)龄期:幼虫(若虫)从孵化到第一次蜕皮以及前后两次蜕皮 之间所经历的时间 蛹期 全变态昆虫由幼虫转变为成虫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虫期 成虫期 羽化,性成熟和补充营养,交配和产卵,产卵能力 昆虫的世代及生活史 成虫的生物学 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史中的最后一个虫态。新个体由胚胎发育开始,经历过一系列的体内外复杂的变化,到了成虫期才算是性成熟且具有生殖能力。 1.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若虫,稚虫,蛹)脱皮而出的过程 2. ♀♂二型昆虫♀♂两性,除直接产生细胞的性腺和实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第一性征)的构造截然不同外,♀♂的区别也常表现在个体的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触角形状等多方面 3.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分化的现象 4.性成熟与补充营养 刚羽化的成虫一般性细胞不是完全成熟,♀比♂需更长时间,方能达性成熟;直翅目,半翅目,全部吸血昆虫等大多数昆虫的成虫羽化后需经过几天——几月才能生殖,为达性成熟,其成虫需继续取食。 5.交配与产卵 6.昆虫种群的繁殖率因素 7 .成虫的寿命 第四节 昆虫的生物地理学 一、世界陆地动物地理区划 古北区(界);东洋区(界),又称印度—马来亚区(界);非洲区(界);澳洲区(界);新北区(界);新热带区(界)。动物区系的形成与地球上大陆的移动历史有关,也与生物起源和演化的历史有关。 昆虫的地理区划与陆地动物地理区划基本上一致。我国地跨古北区和印度—马来亚区,昆虫种类十分丰富。我国昆虫区系从起源上看分属下面的5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医学〗医疗仪器的作用和地位教材-课件.ppt
- 〖医学〗医疗质量管理教材-课件.ppt
- 〖医学〗医疗资讯学应用-相關知識領域概述與學科補充教材-课件.ppt
- 〖医学〗医生——《心术》教材-课件.ppt
- 〖医学〗医生的人文修养教材-课件.ppt
- 〖医学〗医生核心能力与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教材-课件.ppt
- 〖医学〗医师的疲惫教材-课件.ppt
- 〖医学〗医师角色,医患关系与求医行为教材-课件.ppt
- 〖医学〗医图订购之MD教材-课件.ppt
- 〖医学〗医武竞赛教材-课件.ppt
- 10《那一年,面包飘香》教案.docx
- 13 花钟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docx
- 2024-2025学年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霸凌预防的设计.docx
- 2024-2025学年中职生反思与行动的反霸凌教学设计.docx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docx
- 4.1.1 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docx
- 川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 2.2在线导航选路线 教案.docx
- Unit 8 Dolls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docx
- 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 “贪吃蛇”耐久跑 教案.docx
- 第1课时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