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环境与发展”与“和平与发展”两个同等重要主题的内容之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门全面论述全球重大环境问题的环境意识教育的素质教育课程;涉及到所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专业知识,也涉及到基础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全校非环境类专业中开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通修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具有一个明确的环境理论知识、环境伦理及道德和环境法规知识的框架,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评估环境质量和在本专业范围内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又能探索环境知识与其他课程的切入点、渗透点,树立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本课程拟力求达到以下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现代社会对各阶层环境教育的要求;2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环境知识部分的能力,即:除能掌握现有的知识外,也能随着本学科的发展或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环境知识和教育资料;3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包括能将现实中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生活中、家乡的环境问题与理论相结合,也能跨越地理学科与其它知识相结合,对某一具体环境现象具有调查研究、分析成因的能力,提出合理建议或对策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能力;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二)课程内容的设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面向全校非环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通修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环境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课程内容突出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特别是全球环境问题的状况;突出世界和我国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方针、政策。本课程将通过较为全面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可持续发展知识等教授,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道德观,成为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的产生背景及其要解决的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明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由来和目前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环境污染控制和管理的各种手段和方法;掌握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形式的运用本课程的教学形式单纯依靠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环境问题来自生产和生活实际,因而教学形式也应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也能通过实际经历消化吸收材料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并提供给他们一个反省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环境造成后果的机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和不同的选择。1 课堂教学形式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是必须的,通过讲授将有关环境科学的理论和环境问题以及对此不同看法或相对科学的解释传授给学生,也使学生获得解决环境问题所需的基本行为技巧等,如给问题如何下定义、确定采取行动是否恰当、识别与这一问题有关的其它问题、选择适当的行动策略、其可能的后果、评价他人研究成果、提出独立研究建议的技巧。但是,课程内容完全以讲授的形式,难免有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之嫌,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满足学生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渴望,发掘他们的潜力,培养真才实干。首先,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运用并改进其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机会,例如,问题的界定、形成假定、收集和组织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得出结论、阐明可能解决的方法等、并确定采取行动的时机;其次,鼓励学生进行高水平思维过程,如识别偏见、推理、证明、应用和反省等。再次,加强师生、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鼓励学生探究不同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看法,通过学生表述自己不同论点与老师、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看法,并能形成一种对不同观点的尊重和鼓励接纳新观点的氛围。2 实践、实习形式通过课堂形式的学习,学生还应走出课堂与周围某一具体环境问题相结合,深化、提高所学的知识,运用、熟悉基本的行为技巧,培养创造性技巧的思维。例如:结合南京市秦淮河的污染作实践性研究,首先了解秦淮河水系及历史变迁状况、水质现状(运用一定的环境监测设备和手段)、污染源状况、现有的研究、治理状况及效果评价。其次,通过以上的研究每一个学生提出独立的研究建议及适当的行动,了解其可能的后果。再次,通过讨论制定治理秦淮河污染行动计划,评价行动计划,评价行动后果。同时学生也应走出课堂参观南京市对污染控制所采取的措施。例如,参观水污染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以及正进行ISO14000论证的企业等,了解运行状况、过程以及处理结果等等。并能积极让学生参与环保宣传活动与当地环保局互动,利用环保纪念日(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等)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这样,学生在收集、寻找相关资料过程中,丰富、巩固了专业知识;而且学生直接参与其中,会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王浩-新形式下我国城市洪涝题目-第九届城镇水务大会.ppt
- 王理事长在2012年全县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 王莉 主编 第7章 水和矿物质.ppt
- 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完全版笔记带封皮 130页.doc
- 玩滑梯的启示教学实录及反思.doc
- 环保局党组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doc
- 环保技术服务合同.doc
- 环保设备第九章(j)0.ppt
- 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万沥青混凝土-1.doc
- 环化学院教学科研资料归档制度.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