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浈江片(二期)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浈江片(二期)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1.项目概况
1.1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浈江片(二期)
(2)建设地点: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五四村(见图2-1)
(3)建设规模:本产业转移工业园二期工程计划开发3.02km2。
1.2园区位置
产业转移园位于韶关市城区北部约8km,具体地理位置为东经113°32′,北纬24°02′。地形属低山丘陵,地处武江下游、北江上游,东侧紧邻曲仁铁路,西南靠近京广铁路,再往西侧600m为武江。
1.3现状用地概况
规划区内现状用地主要以园地、耕地和茶田为主,用地内南部有现状煤机厂厂区和煤机厂住宅区,用地内有几个自然村,地形条件一般。用地来源有国有划拨地、建设用地、山坡地等。详见表1-1。
表1-1 现状土地利用统计表
序号 类别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公顷) 比例 备注 1 R 居住用地 17.68 5.85% 3 M 工业用地 32.38 10.72% 4 S 道路广场用地 3.38 1.12% 5 G 水域及其他用地 24.40 8.08% 6 基本农田 84.55 28.00% 7 林地 139.60 46.23% 8 合计 总规划用地 302 100%
1.4规划布局及发展规划
1.4.1 用地规划布局及发展规划
1.4.1.1 用地性质
本产业转移工业园用地内的用地由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构成。
1.4.1.2用地规模
(1)用地规模
本产业转移工业园共438ha(4.38 km2),其中首期规划用地面积136ha(1.36km2),二期工程规划用地面积302ha(3.02km2)。
(2)人口规模
规划用地范围内人口主要为就业人口构成。根据对全国工业开发区的研究分析,大约每平方公里的就业人口为0.8~1万人。但该产业转移园定位为高科技产业园,非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每平方公里按0.5万人考虑,本转移园总规划总人口为21900人,其中首期工程用地规划人口为6800人,本期工程15100人。
1.4.2 规划结构
转移工业园的规划结构可概括为“四纵五横,两心多组团”。
“两心多组团”指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各功能组团。
其中本园区首期工程已在南北向主干道路的入口处结合原煤机厂办公楼规划建设园区管理中心,成为园区的管理中心,在园区中部结合居住用地布置园区服务中心,服务整个工业园区。
1.4.3用地规划
1.45.3.1工业用地
(1)规划原则
体现集约土地使用原则,性质相近原则和便于开发利用原则。
(2)规划布局
根据用地规划布局,工业用地分为三个产业区,分别布置在南北向主干道
两侧。
(3)地块划分
工业用地的开发与地块划分以分类集中为基本原则,小规模企业集中开发。工业地块的划分要利于开发,便于管理,并注重与后期开发建设的衔接。
(4)建设控制指标
为保证工业用地的高效利用和建设良好的园区环境,沿主干路两侧地块开发强度较大,力主干路较远地块开发强度依次降低,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工业地块内部设置部分行政管理、辅助生产、仓库等建筑,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的30%。
1.4.3.2公共设施用地
(1)规划原则
解决配套原则,集约用地原则,交通便利化原则。
(2)规划布局
结合工业园主要入口和现状煤机厂办公楼布置行政办公用地和部分商业金融用地,形成园区的管理中心,在园区中部结合居住用地布置商业服务用地,成为园区的服务中心。
1.4.3.3配套居住用地
规划土地利用平衡见表1-2。
表1-2 规划土地利用平衡表
序号 类别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比例 备注 1 R 配套居住用地 15.46 5.1% 2 C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1.68 3.9%
C1 行政办公用地 1.91 C2 商业金融业用地 9.77 3 M 工业用地 151.03 50.0% 4 S 道路广场用地 38.20 12.7% 5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变电站) 0.67 0.2% 6 W 仓储用地 21.76 7.2% 7 G 绿地 63.18 20.9%
其中 G1 公共绿地 16.69 G2 生产防护绿地 23.69 8 合计 总规划用地 302 100%
1.4.4道路交通规划
本园区内的道路系统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个等级。
主干道——规划中南北向主干路,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36m。
次干道——在主干道基础上,根据路网总体格局及地理环境特征,结合用地功能,确定次干道走向及宽度。次干道规划宽度为24m。
支路——在主次干道之间,根据地块功能特征及环境地理条件,确定支路走向及宽度,规划红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