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采技术发展历史及其发展动力浅析 论文精选.pptVIP

开采技术发展历史及其发展动力浅析 论文精选.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采技术发展历史及其发展动力浅析 论文精选

一、开采技术发展历史及其 发展动力浅析 (一)矿产资源 (二)中国采矿技术发展历史简述(以煤炭开采为例) (三)开采技术发展动力浅析 (一)矿产资源 采矿活动在数千年前就为人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原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人类历史的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原子时代等的命名均与采矿直接相关,采矿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1 矿产资源与社会文明 2 矿产资源与国民经济 3 矿产资源与产业革命 1 矿产资源与社会文明 1)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性矿产(能源矿产) (1) 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通过磨制、钻孔、装木柄等工艺制成石斧、石锄、带尖石的枪矛等,带来了农业、狩猎的发展。 (2)金属矿产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由初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化 青铜器时代(7000年前):铜锡合金; 4000年前的铁器时代:尼罗河流域的格泽(GERZEH匕首)、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乌尔(UR铁珠)、中国的商代(铁刃青铜) (3)矿物能源的工业利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自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开始:煤、石油、天然气、铀等,促进了产业革命的发展。 2)现代文明有三大支柱,即能源、材料和信息,而矿产资源则构成了能源和材料两大支柱的主体 (1)能源结构:矿物能源(石油、天然气、煤、铀):占95% (2)非矿物能源(木材、水电、太阳能、风能)5% (3)材料: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工程材料 新材料:电子材料、光电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 (锗、镓、硅、铌、锆、钛、稀土、石英等),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及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来自于矿产资源。 2 矿产资源与国民经济 1)矿产资源是社会新财富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源泉,而这种财富不是依赖提供服务所能创造的,而是通过矿业开发来创造的。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1)矿业开发为国民经济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 美国矿业协会主席劳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矿业的本质:”矿业实际是有这样 一种特征,即它从自然界采收只有极少的或根本没有经济价值的部分,从中创造出有价值的某些东西。美国的繁荣多半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充足供应。” (2)矿业资源开发为国民经济创造很高的联动效应 一次效应:矿业收入和利润、外汇、就业、地区性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次效应:由矿业与其它产业的联系而产生的效应 所以说:矿业资源是国家的一种主要的资源性资产 3 矿产资源与产业革命 (1)煤、铁资源推动第一次产业革命--蒸气时代 (2)石油和新兴矿物原料推动第二次产业革命 ——电气时代 (3)稀有金属支持第三次产业革命——信息时代 (二)中国采矿技术发展历史简述(以煤炭开采为例) 1 中国采煤业的悠久历史 2 中国近现代煤矿的发展历程 3 当代中国的煤炭工业 1、中国采煤业的悠久历史 中国采煤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它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手工采煤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传统,对中国采煤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73年在新乐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煤精雕刻装饰品44件; 先秦《山海经》“女床之山,……其阴多石涅”、 “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 、“风雨之山,其下多石涅”。据考证,女床之山、女几之山、风雨之山,分别在今陕西风翔、四川双流和四川通江、巴中一带。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煤炭已用于冶炼和取暖。郦道元《水经注》,唐宋:炼焦---陶瓷 ,宋应星《天工开物》,地质、开拓、采煤、支护、通风、提升。 煤炭的称谓:石涅,涅石,石墨,石炭。到明朝时,才称煤炭。 2、中国近现代煤矿的发展历程 近代煤矿的主要标志:一是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二是使用了机器。 初步发展阶段:从基隆煤矿生产(1876)、兴办开采煤矿(1881),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第二阶段(1895—1931):帝国主义相继掠夺中国的采矿权,外国资本大量侵入中国煤矿。1911年:外资煤矿产量占83.2%(1280万吨) 抗战时期:日本:200多处,掠夺4.2亿吨;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29处,私人59处,总产600多万吨 解放区:473处,日产2000吨 中国近代煤矿具有明显的殖民地性和落后性。 3、当代中国的煤炭工业 (1)从恢复到奠基(1949—1957) 49年,3243万吨;50年~52年,三年恢复时期,旧矿、旧设备、旧方法; 52年,6650万吨; 53~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经济形式变化最大。57年,1.3亿。 (2)在曲折中前进(1958—1965)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