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讨论

研究討論 科舉文獻與「科舉學」 劉 海 峰* 提 要 「科舉學」是科舉時代的固有辭彙,古代「科舉學」即「科舉之學」,一般是指備考科舉的學問,曾包含「文選學」、「策學」等專學。現代「科舉學」則是指研究科舉的專學,是以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歷史上存在的科舉制度及其運作的歷史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專學,已逐漸成為一門國際性的學問。「科舉學」不是關於一時一地或一人一書的學問,而是與一千三百年間大部分知名人物、大部分書籍和幾乎所有地區有關的一門學問;不是關於中國傳統文化局部,而是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整體的一門專學,又是至今還有相當現實意義並和東亞及西方主要國家的歷史有關的一門專學。從科舉文獻的角度,可以明顯地看出「科舉學」的廣博性。 狹義的科舉文獻主要包括登科錄、題名錄、鄉試錄、會試錄、同年錄、科齒錄、硃卷、闈墨等以及八股文、試帖詩選本和現存各類科舉試卷、備考科舉的專門書籍,其數量巨大,是中國歷史文獻中一個專門獨立的大類,具有很高的歷史學、教育學、政治學、社會學、文學和人文地理學研究價值。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很少有像科舉文獻這樣數量眾多、價值甚高卻尚未被充分利用的一類。自成體系、內容豐富的科舉文獻充分地體現出「科舉學」的廣博性,從一個方面有力地支撐著「科舉學」的學科構架,使「科舉學」這一具有遠大發展前景的專學得以逐步形成和完善。 關鍵詞:科舉學 科舉文獻 考試 硃卷 八股文 一、引言 二、古今「科舉學」內涵的演變 三、科舉文獻的定義、種類與數量 四、科舉文獻與「科舉學」 五、結語 一、引言 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舉考試制度,對古代中國政治、教育、文學、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都產生過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以至於民國以來許多學者,都將隋唐至清末科舉制廢止之前的長時期稱之為「科舉時代」。科舉在當時社會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被視為中國「政治體系和社會體系的核心」或「在中國政治理論和社會實際結構中居於中心的地位」。對這麼一項關乎世道、人心和風俗的重要制度,自然會引起古今學者的關注。古代學者重視「科舉學」,不僅是因為其影響無所不在,而且與自己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現代學者關注「科舉學」,則是因為科舉研究蔚為風氣,且具有明顯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當代「科舉學」是以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歷史上存在的科舉制度及其運作的歷史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專學。一門傳統學術領域中的專學必須要有特定的豐富的文獻支撐。本文將在闡述古今「科舉學」內涵演變發展的基礎上,探討科舉文獻的定義、種類和數量,並分析科舉文獻的價值以及「科舉學」成為一門專學的緣由。 二、古今「科舉學」內涵的演變 「古老的過去,短暫的歷史」常被用作描述新事物、新學科的套語。用這句話來描述「科舉學」,可以這麼說:「科舉學」有非常古老的過去,但現代「科舉學」的歷史卻相當短暫。「科舉學」是一門古老而年輕的學問。說其古老,是因為「科舉學」或「科舉之學」的用法出現很早,科舉時代有千百萬讀書人曾熱中備考科舉的學問,且自從科舉制產生一段時間以後便有人開始進行科舉制度及科舉史研究,其研究歷史長達千餘年;說其年輕,是指以往並未有意識地將科舉作為一個專門領域來研究,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提出將「科舉學」作為一門專學,或者說作為一個專門領域來研究之後,才更注意以整體的觀點,以新的理論、新的方法、新的視角、新的高度對科舉進行科學的研究,賦予了「科舉學」一詞以新的內涵和新的意義。 與「文選學」、「紅學」、「徽學」等詞語類似,「科舉學」一詞並非現代人的生造,而是古已有之。自從宋代「科舉」逐漸取代「貢舉」的概念之後,有不少人使用「科舉學」或「科舉之學」的稱法,以下略舉數例。 宋代黃震《黃氏日抄》卷九七〈廣德縣尉趙君墓碣〉載: (景定四年)既葬碣墓,千里請銘於某曰:吾父幼嘗刲股活其母,長魁國子監,以雜犯黜,遂棄科舉學。 章如愚《山堂考索》後集卷二七〈士門.學制類〉載: 崇甯元年八月二十二日甲戌,議建外學。十月十七日戊辰,初建辟雍,御制〈辟雍記〉,鄉舉里選之法掃蕩,而士累於科舉學,不為已捨本趨末,道聽塗說,以應有司之求僥倖一日,行不考素,賢愚雜揉。 葉適《水心集》卷一六〈著作正字二劉公墓誌銘〉: 紹興庚辰,禮部奏:第一,前九年著作以詞賦在;第二,二公不為科舉學,雖場屋荒速之文與論著金石等,而《春秋》於三家凡例外,自出新義。 元代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五○〈題噩上人疊秀軒賦後〉云: 渡江以來,諸賢蹈襲蘇學,以雄快直致為誇,詩與文率相成風。科舉學盛,屈宋不入於口耳,積弊幾二百年。 明代永樂七年,晏璧為陳謨《海桑集》所作序文說: 先生生元大德乙巳間,敏而力學,猶及登宋元遺老巨公之門,務躬行踐履,嘗與計偕,試於有司不偶,即棄去,肆力古文辭。元運既遷,科舉學廢,鄉人士子從先生講道德性命之懿,接踵於戶。 張嶽《小山類稿》卷一六〈荒山朱先生墓誌銘〉載: 先生諱軫……以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